工业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设备协同作业的路径规划与调度算法研究
张冬梅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 4.0 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设备在生产制造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机器人凭借其高精度、高柔性和可编程性广泛应用于装配、搬运、焊接、检测等环节,而机电一体化设备则通过机械、电气、控制和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构建了自动化生产线的重要节点。二者在实际生产中往往需要协同作业,以完成复杂工艺任务和大规模柔性生产。然而,协同作业中存在路径冲突、任务资源竞争、时序约束复杂等难题,若缺乏高效的路径规划与调度算法,将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甚至引发设备冲突。因此,研究工业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设备协同作业的路径规划与调度方法,对于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优化与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机器人运动学与作业空间约束的基础上,结合多工序、多任务的生产需求,提出面向协同作业的路径规划与调度算法框架,并通过建模、仿真和实践验证其有效性,旨在为智能制造环境下的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设备协同优化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一、工业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设备协同作业的系统特征
工业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协同作业具有高度的系统复杂性和动态性,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多任务并行、多资源竞争以及复杂的时序依赖关系上。机器人作为柔性执行单元,其作业路径需兼顾空间避障与动作优化,而机电一体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受限于设备特性与工艺参数,导致任务调度的灵活性有限。二者在协同过程中不仅需要完成空间位置和动作轨迹上的协调,还必须在时间维度上保证作业顺序和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因此,系统优化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空间路径与时间调度的双重最优,使机器人与设备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对于典型的生产线而言,机器人可能需要在多个设备之间往返执行操作,若路径规划不合理,将导致能耗增加和碰撞风险;若调度算法不足以处理复杂的任务分配与时序约束,则可能出现资源闲置与等待现象,从而降低整体效率。因此,协同作业系统的建模需综合考虑机器人运动学特性、设备工艺要求以及生产目标函数,为路径规划与调度优化奠定基础。
二、路径规划方法及其优化策略
路径规划是实现机器人与设备协同作业的关键环节,其目标是在满足空间避障与动作约束的条件下,生成最优或次优的作业路径。传统的路径规划方法如 Dijkstra 算法、A 算法等能够保证全局最优性,但在复杂多维空间中计算复杂度较高。近年来,基于采样的快速搜索随机树(RRT)算法以及改进的 RRT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路径规划,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生成可行路径。然而,仅依赖几何与运动学约束的路径规划难以满足协同作业需求,因此需要将能耗、作业时间及资源冲突纳入优化目标。在此基础上,智能优化算法被引入路径规划问题,如遗传算法能够通过编码与交叉操作优化路径组合,蚁群算法能够在信息素引导下寻找到较优路径解,粒子群优化则通过群体协同实现快速收敛。这些算法的引入提升了路径规划在动态环境下的适应性与鲁棒性。综合来看,路径规划不仅需要考虑机器人个体的空间约束,还应与协同任务需求结合,实现全局的路径与时间耦合优化。
三、调度算法在协同作业中的应用
调度问题是协同作业中的另一核心难点,其目标在于合理分配机器人与设备之间的任务,优化作业顺序并减少冲突与等待时间。中小型生产线通常涉及多台机器人与多台机电一体化设备,调度问题往往呈现 NP 难性质,传统的启发式规则如最短加工时间优先(SPT)、最早截止时间优先(EDD)等虽然简便,但在大规模复杂场景下难以获得较优解。因此,现代调度研究普遍采用基于元启发式的智能优化方法,例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蚁群算法以及禁忌搜索等,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高质量解。在协同作业调度中,需要综合考虑任务优先级、资源冲突、同步约束与负载均衡等因素。例如在多机器人系统中,若多个机器人同时需要访问同一设备,则调度算法必须合理安排访问顺序以避免冲突;在节拍生产模式下,调度还需保证任务完成时间与生产节奏的一致性。通过引入多目标优化模型,可以在最小化总作业时间、降低能耗与提升资源利用率之间实现权衡。
四、路径规划与调度算法的协同优化与应用实践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路径规划与调度问题往往是相互耦合的,单独优化某一环节无法保证系统整体性能。路径规划决定了机器人运动的空间与时间消耗,而调度结果则影响任务执行的顺序与资源分配,因此必须采用协同优化的方法。在本文研究中,通过建立联合优化模型,将路径规划与调度问题统一描述为约束优化问题,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与分布式协同优化方法进行求解。实验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在复杂生产环境下有效缩短任务完成时间,降低机器人路径冲突率,并提高设备利用率。在某机电一体化装配生产线的实践应用中,采用本文提出的协同优化方法后,系统整体效率提高了约 18% ,设备等待时间减少了近 25% ,机器人能耗降低了 12% 。这表明路径规划与调度算法的协同优化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用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分析的引入,未来可进一步实现在线调度与自适应路径规划,使系统具备实时感知与动态优化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柔性制造环境的复杂需求。
五、结论
本文围绕工业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设备协同作业的路径规划与调度算法展开研究,从系统特征、路径规划方法、调度算法应用及协同优化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路径规划与调度优化是实现机器人与设备高效协同的关键环节,模块化建模与智能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系统整体效率与资源利用率。通过仿真与工程应用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在缩短任务完成时间、降低能耗与减少冲突方面表现优越。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与多智能体协同机制,实现动态环境下的实时优化,推动协同作业系统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与自主化发展。同时,还需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开展更大规模的应用验证,结合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实现跨设备、跨生产线的全局优化,以保证研究成果能够真正服务于智能制造与工业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1] 苗中华 , 朱子煜 , 张伟 , 等 . 具身智能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J/OL]. 农业机械学报 ,1-26[2025-08-28].
[2] 张杰 , 张敬豪 , 王桂利 . 矿山机电设备智能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J]. 世界有色金属 ,2025,(05):34-36.
[3] 汤浩 , 王聪 , 贾海成 , 等 . 基于机电一体化的强力煤矿带式输送机装配工艺研究 [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4,60(07):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