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中沥青路面裂缝修复技术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蔡萍萍
宁夏公路管理中心石嘴山分中心 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
引言:
伴随社会交通运输需求的逐步增长,公路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被使用的频次与承载的荷载强度持续上升。但沥青路面在长期投入使用后,难免会产生各类裂缝,这些裂缝不仅会对车辆行驶的舒适体验造成影响,还会对公路结构本身的安全性能构成威胁,促使路面病害加速发展。怎样以高效、经济的方式完成裂缝修复工作,已成为公路养护领域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深入研究多种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不仅有利于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还能为公路养护工作的科学化推进提供技术支持与实践参考依据。
一、沥青路面裂缝类型及成因概述
沥青路面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裂缝,这类裂缝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表现形式也存在多样差异。
1. 温度与环境作用下的裂缝特征
在不同季节交替以及昼夜温度变化的影响下,沥青路面很容易产生温度型裂缝。由于沥青混合料本身具有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物理特性,当环境温度急剧下降时,路面表层会因收缩作用出现纵向或横向的裂缝,这种情况在气候寒冷的地区尤为常见。气候环境中的雨水、冰雪以及冻融循环现象,还会进一步促使裂缝不断扩大。
2. 交通荷载与材料疲劳导致的裂缝
公路在长期承受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会逐渐出现疲劳性质的裂缝,尤其是在重载车辆通行较为频繁的路段,这类裂缝的出现更为明显。车辆反复碾压路面,会使路面结构中应力较为集中的区域产生累积性损伤,具体表现为路面出现龟裂或网状裂缝。这类裂缝大多从沥青路面表层开始产生,之后逐步向下延伸扩展,最终会对路面基层结构的稳定性能造成影响。
3. 基层沉降与施工质量引发的裂缝
除了温度变化与交通荷载这两大因素外,路面基层沉降问题与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同样是引发沥青路面裂缝的重要原因。若路基施工时压实度未达到要求,或者投入使用后出现不均匀沉降情况,路面表层会因失去稳定的支撑结构而产生纵向裂缝或形状不规则的裂缝。在公路施工环节中,若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摊铺以及压实等工序操作不当,极易导致路面内部空隙率过高,使得路面结构的密实度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抗裂性能也会随之显著降低。
二、常用裂缝修复技术的应用实践
裂缝修复技术是公路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同修复工艺在适用条件、施工流程以及修复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并应用修复技术,对于提升沥青路面的耐久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 热灌缝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
热灌缝技术是当前公路养护中应用范围较广的裂缝修复方法之一,该技术适用于裂缝宽度较大、深度较深的路面裂缝修复作业。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会对灌缝胶进行加热处理,使灌缝胶具备良好的流动性能,从而能够充分填充裂缝内部空间。通过应用该技术,能够有效阻断水分与杂质渗入路面基层,进而防止冻胀现象与侵蚀作用对路基结构造成破坏。
2. 冷灌缝与贴缝带技术结合应用
冷灌缝修复技术多用于处理裂缝宽度较小或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路面裂缝,该技术采用在常温状态下即可使用的灌缝胶或沥青乳液,直接对裂缝进行填补处理。冷灌缝修复工艺的操作流程相对简便,对施工设备与施工环境的要求较低,特别适合用于公路的中小规模修复工程或应急性裂缝处理工作。不过,仅单独使用冷灌缝技术进行裂缝修复,存在修复部位耐久性能不足的问题。
3. 微表处与局部铣刨修复工艺
当沥青路面的裂缝已经出现扩展现象,并且伴随有其他类型路面病害时,单纯采用灌缝技术已难以达到理想的养护效果。微表处技术作为一种预防性的公路养护措施,其操作方式是在路面表层铺设由改性乳化沥青与集料混合而成的覆盖层,通过这一操作能够对路面裂缝起到覆盖作用,同时恢复路面表层的整体使用性能,不仅能够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还能有效阻止裂缝进一步扩展。
三、裂缝修复效果分析与优化方向
裂缝修复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及时对已出现的裂缝进行处理,更要关注修复后的长期使用效果以及技术优化方向。
1. 修复效果的耐久性与局限性
不同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修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热灌缝技术在防水性能与粘结性能方面的表现较为出色,能够使裂缝处于较长时间的密封状态,但该技术的施工条件要求较为复杂,所需投入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冷灌缝技术的优势在于操作便捷且经济成本较低,适合用于中低等级公路的裂缝处理工作,但该技术的耐久性能欠佳,修复后的裂缝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二次开裂情况。
2. 技术应用中的经济性与适用性分析
裂缝修复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经济性,是影响该技术能否广泛推广的重要因素。对于养护资金相对有限的普通公路而言,冷灌缝技术与贴缝带技术相结合的修复方式,由于具有成本较低、施工便捷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高速公路以及需要承受重载交通的道路,对路面的耐久性能要求更高,因此在养护过程中,往往会选择热灌缝技术或局部铣刨技术等虽然成本较高,但修复效果稳定的工艺。
3. 修复技术优化与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公路建设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交通通行压力的日益增大,对裂缝修复技术进行优化改进显得尤为重要。未来裂缝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开展修复材料创新研究,通过研发具有高弹性、高耐久性的改性沥青材料或纳米复合修复材料,提高修复层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与使用寿命;二是推进施工工艺改进,引入智能化的施工设备,提高裂缝修复施工的精度与效率,降低人为操作因素对修复质量产生的差异影响;三是转变养护管理理念,推动公路养护从传统的“被动修复”模式向“预防性养护”模式转型,借助先进的监测技术提前发现路面可能出现的裂缝隐患,选择恰当的时间与合适的方式开展修复作业,降低路面病害进一步扩展的风险。
结语:
沥青路面裂缝修复工作在公路养护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保障道路通行安全、延长道路使用年限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对裂缝的类型及形成原因进行系统梳理,能够清晰掌握路面病害的具体特征,为修复技术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结合热灌缝、冷灌缝、贴缝带以及微表处等多种修复方法的实际应用经验,能够根据不同公路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的修复策略,有效提升裂缝修复质量。对修复效果的分析结果显示,在选择裂缝修复技术时,需要综合权衡修复后的耐久性能与经济成本,未来的公路养护工作应重点关注修复材料创新、施工工艺改进以及养护理念转型。持续优化沥青路面裂缝修复技术,将为公路养护工作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宝峰 . 公路养护中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 [J]. 交通世界 ,2022,(12):70-71.DOI:10.16248/j.cnki.11-3723/u.2022.12.045.
[2] 佟春阳 . 公路养护工程中沥青路面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J]. 交通世界 ,2023,(21):100-102+142.DOI:10.16248/j.cnki.11-3723/u.2023.21.003.
[3] 张枫 . 公路养护中沥青路面裂缝修复技术的应用 [J]. 汽车画刊 ,2024,(08):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