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探讨
滕欣
广东广晟南方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引言:
当下,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还是粗放式管理,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导致项目现场成本无法过程控制、实际成本核算不清、成本数据滞后且缺乏动态分析。该管理模式易造成材料浪费、人力闲置、预算超支等问题,难以应对市场价格波动与复杂施工环境的挑战。为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亟需引入全过程成本管理理念,将成本管控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通过信息化技术与科学管理方法,精准预测成本、实时监控偏差、优化成本结构,从而增强企业成本控制能力与风险抵御能力。
一、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投标阶段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合理地确定投标报价是施工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投标报价的高低关系到施工企业能否中标与 项目盈 业组建由造价师、技术工程师、市场分析师构成的投标小组,建立招标文件分级研读机制,要求成员标注 要求、质量标准、计量支付条款等核心内容,采用交叉复核方式确保条款理解无偏差,并通过历史项目数据库对比分析类似工程风险点,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1]。
组织投标小组成员认真细致阅读和分析研究招标文件,充分理解和掌握招标文件及相关技术经济文件,对工程量清单进行逐项核算,采用BIM 5D 技术建立三维算量模型,将图纸信息转化为工程量数据,对比招标清单误差率超过±3%的项目启动二次核查流程。针对暂列金额、暂估价等不确定条款,结合市场调研数据进行风险量化评估,明确成本浮动区间并纳入报价策略。
重视现场勘查,认真做好现场踏勘,组织技术人员运用无人机测绘、GIS 地理信息系统采集项目的自然地理条件、现场施工条件,分析地形地貌对土方工程、运输路线的影响,评估水电接驳、临时设施搭建成本。同时走访周边建材供应商,获取砂石、钢材等主材的市场价格波动数据,结合工期安排预测材料价格走势,将勘查数据与市场调研结果融入成本测算模型,采用综合单价分析法编制分项报价,通过设置风险系数调整不可预见费用,最终形成兼具竞争力与盈利空间的投标报价方案。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中标后,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采用相应措施对项目成本进行事前控制,组建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造价工程师构成的专项管理小组,制定涵盖材料采购、设备调配、人员配置的成本预控方案。建立成本责任矩阵,明确各岗位成本管控职责,通过签订责任书将成本指标分解至部门与个人,形成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体系。
要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和业主要求,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满足合同要求前提下,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对施工方案进行比选优化。针对复杂结构部位,组织技术团队进行多方案模拟分析,对比混凝土浇筑工艺、模板支撑体系的经济性与可行性,选择成本效益最优方案,并结合当地材料供应情况,优先选用本地生产的构配件,减少运输成本与仓储损耗。
做好成本测算,推行限额指标,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根据经建设、监理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的成本计划。采用WBS 工作分解结构将项目分解为可量化的成本单元,设定各分项工程的人工、材料、机械费用限额,建立动态成本预警机制,设置成本偏差阈值为±5%,当实际成本超限额时自动触发预警并启动
纠偏程序[2]。
一方面,重视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开展联合审查,运用BIM 技术建立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测,提前发现管线交叉、结构冲突等设计缺陷,通过优化设计减少返工损失。针对关键施工节点编制标准化技术交底手册,明确施工工艺与质量标准,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在合同约定范围内开展商务策划,梳理合同条款中的变更索赔机会,对因设计变更、政策调整可能产生的成本变化进行预判,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争取成本补偿,降低项目亏损风险。
三、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
结算阶段是成本管理极为重要阶段,也是实施成本管理的最后阶段,只有完善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圆满结束,实现预期经济效益与成本目标。企业需建立结算专项小组,由项目经理牵头,组织造价工程师、合同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协同作业,制定涵盖资料审核、成本核算、偏差分析的全流程管控方案,确保结算工作规范高效。
要做好竣工结算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工作,对照实际完成施工内容检查竣工结算资料的完整性,重点核查工程变更签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材料价差调整文件等关键资料。采用信息化台账管理系统,对各类资料进行编号登记与分类存储,运用OCR 技术将纸质文件转化为电子文档,建立可追溯的资料数据库。
根据实际结算劳务及分包项目的结算情况,按照成本核算原则和方法,做好项目总成本核算工作,并根据其核实结果,认真做好总成本管理分析和总结。建立三级成本核算体系,由各施工班组提交人工、材料、机械使用台账,经项目部审核汇总后形成分项成本数据,将分项成本与合同清单进行比对,核算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偏差。
根据实际结算劳务及分包项目的结算情况,按照成本核算原则和方法,做好项目总成本核算工作。严格审核劳务分包结算单,对照合同约定的计价方式与工程量清单,采用交叉复核机制验证结算工程量的准确性,重点核查零工签证、计时工使用等易产生争议的项目。对材料结算进行量价双控,通过核对材料进场验收单、调拨单、损耗记录,结合市场价格波动曲线,分析材料采购成本与损耗成本的合理性。对于结算过程中发现的成本异常项,如机械租赁费用超出预算20%以上,需启动专项调查程序,追溯至采购审批、设备使用等环节,明确责任主体并提出改进措施,最终形成包含成本构成分析、偏差原因、优化建议的结算总结报告,为后续项目成本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与经验借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要根据项目各阶段特点,构建投标报价精准测算、施工准备科学规划、结算审核严格把控的全链条管理体系。通过完善责任制度、强化过程管控、深化数据分析,实现成本动态监测与风险预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企业成本竞争力,为建筑施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俊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 理分析[J].现代营销,2025,(16):79-81.
[2]纪诚.建筑装饰企业的全过程项目成本管理[J].销售与管理,2025,(10):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