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国标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作者

陈彩珍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与旅游管理学院

新国标的颁布,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标准框架,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传授语言知识,而忽略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已经很难适应当今国际商务环境下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因此,要在新国标下构建人才培养机制,就必须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实践平台和质量评估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性设计和协同推进,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和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要使商务英语专业由“语言导向”转变为“能力导向”,以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的有效联系。

一、基于新国标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应用

以新国标为基础,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要明确培养目标,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行业对人才需求的需求,确定其核心方向。进行广泛的调研,收集政府部门发布的各地区产业规划、行业协会的人才需求报告和企业的岗位任职要求,对国际商务谈判、跨境电商运营、涉外企业管理等商务英语专业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确定每个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1]。根据新国标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的要求,将其划分为“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和“人文素养”四个部分。语言知识和技能模块包括商务英语核心课程:听、说、读、写、译等,侧重于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商业知识及技能模块包含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财务、市场营销学、商法等课程,使学生具备系统的商业知识。跨文化交际模块需要开设跨文化商务交流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人文素养模块中,可以开设“西方文化概论”和“中国文化外译”等课程,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信心,提高跨文化理解的能力。确定每门课程模块的学分和学时比率,按照每个模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合理配置,保证语言能力、商业知识和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平衡和协调。同时,要注意课程间的衔接和递进,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和脱节,如:初级商务英语基础,高级阶段为专业方向的深化课程[2]。在此基础上,引入课程思政元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贸易规则中的公平与正义理念,以及中国公司“走出去”的社会责任感等内容融入到各个课程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于新国标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搭建的应用

建立符合新国标要求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建立多层次、多维的实践教学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应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依据新国标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需求,结合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各阶段的实践教学目标,低年级侧重于基础语言应用实践,中、高阶段主要开展商务情景模拟实习和岗位实习,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衔接,循序渐进[3]。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进行设计,并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课堂实习、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课堂实践需要与各门专业课的教学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模拟商业活动的情景,例如商业谈判、产品推介等。校内训练以校内训练基地为基础,设置跨境电商实训室、国际贸易单证实训室等,并配有相应的仿真软件与设备,使学生能够对国际贸易的流程进行操作、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等实践活动,并对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在校外实习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将学生安排到涉外企业、外贸企业等实习岗位上,参加与客户沟通,订单处理,市场调研等实际商业工作。建立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制定具体的实践教学计划,对各个实习环节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和考核标准进行详细的规定。建立实习指导组,由专职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组成,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三、基于新国标的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应用

要建设符合新国标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应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教师队伍的规模、结构、学历层次、职称配比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对目前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在业务知识、实践经验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与引进。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包括更新商务英语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如参加学术会议、访问学者计划等,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开阔学术视野[4]。另外,还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企业的商业经营管理,积累商业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引进高层次、优秀青年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引进有商业背景、有跨文化交流经历的教师,如有涉外企业工作经历,有外贸、国际金融等背景的教师,以充实师资队伍。同时,聘请企业专家和业界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实习指导及课程建设,让学生从一线获得实际经验与行业见解。要建立教师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评估体系,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结果同职称评定、评优、绩效工资等相结合,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对在教学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以促进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在新国标框架下,建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能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在未来,随着国际商业环境的持续变化,人才培养机制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调整,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相结合,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建立一个更开放、更灵活、更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虹含.人工智能时代下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24,(19):90-92.

[2]赵琰.自贸试验区背景下湖南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索[J].海外英语,2024,(18):231-233.

[3] 孙喜凤. 产教融合机制下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研究[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24,37(05):68-70.

[4]祁颖. 新文科视域下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化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07):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