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中年级古诗词教学研究

作者

卢花术

广西省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六小学 邮编:547100

前言:新课标重视对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古诗学习中获得古典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古诗,融入了诗人的情怀寓意,富有独特的语言韵味,蕴含深刻的文化底蕴,是强化阅读感知、启迪心智、丰富审美体验、发展审美想象的宝贵资源。古诗教学从低年级到中、高年级,在咏物写景的基础上融入情感内涵和思想价值,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中年级古诗词教学意义

小学古诗词教学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古诗词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记录中华民族的发展轨迹和智慧。通过学习古诗词,小学生能够接触到古代先人的思想、情感和智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承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还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同时,古诗词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作、表演等形式,将古诗词与当代生活相结合,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核心素养背景下,通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文化经典、名著作品等优秀文学作品,了解和感受到自己民族的文化底蕴,从而培养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自信心态。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外,古诗词所传达的仁爱、礼义、智慧等人文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1]。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中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突破原有教学思维的限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完善教学目标,根据实际设计教学方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利用传统文 积极参与到古诗文的教学活动中来。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从“知识能力、过程与 计教学目标,提升古诗文教学的人文性特征,将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个人修养等 学生对古诗文的感悟能力不断提高。此外,教师通过讲述与古诗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从而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塞下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古诗特点和教学要求设定目标,让学生体会到这首边塞诗的“豪迈悲壮”,感受到戍守边疆战士渴望和平的情感,让学生与当前社会进行对比,感受到现代生活的美好,增强爱国主义情怀,维护社会主义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诗文内容进行集体朗读,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情感,在学习中再一次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之处。

(二)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的引入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古诗词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联想想象思维,能够通过对字词句的翻译在脑海中构建直观的画面,通过构建知识大纲的方式学生不仅能掌握各个知识点的联系,还能将脑海中抽象的思维想象转换为图文等直观的形式[2]。

以《题西林壁》为例。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中写出本首诗的诗题“题西林壁”并延伸出第一级分支分别对应诗句中的关键词,“横看成岭侧成峰”中的“横看”与“侧看”,并带领学生分析两种不同角度的观景方式,诗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将目光聚焦于“岭”和“峰”二字,给出直观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联想,学生可借此表达和写出自己联想到的画面。而在“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的赏析中,教师可让学生仿照刚才的学习方法,找出关键词“远、近、高、低”,并从这些角度想象诗人观看到的景色,在导图中写出自己的想象,以此引导学生展开对比学习。

(三)培养学生笔记习惯

学生的学习阵地主要是课堂,通过课堂学习才能实现知识与精神的双重提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认真听讲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好课堂笔记,对课堂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的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在课下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暮江吟》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诗人创作的心境和目的,引导学生对诗中美景画面展开想象,然后通过播放名人朗读古诗的韵律,要求学生将古诗的停顿和高低音标注下来,通过做笔记的形式让学生在下课期间学习名人朗诵的方式,并对古诗朗诵的感悟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互相交流,以此让学生感受到笔记习惯养成的意义所在,从而为升入初中做好铺垫。

(四)古诗词比较教学

核心素养下,每一首古诗词在内容描绘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描绘内容比较相近,但描绘特点上又不相同的古诗词展开比较阅读。比如古诗中比较常见对季节的描写,每个作者对季节的描写都各不相同,作者可以在不同季节中借助不同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古诗词,也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有相同特点的古诗。

例如:在《山行》这首古诗中,作者是对秋天这个季节的描写,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天净沙·秋思》的补充教学。让学生通过两首诗词对秋天的描写进行对比,使其了解作者的描写方式有哪些不同。学生通过对比可以知道《山行》作者是对秋季中枫林以及枫叶描写体现秋天的到来,《天净沙·秋思》中作者是通过枯藤、老树这些事物描写体现秋季悲凉的气氛。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可以快速掌握古诗词学习方式,充分认识古诗词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探究精神[3]。

总结: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小学中年级教师应切实关注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真实反应,重视从学生主体出发讲授知识、设定活动,让学生做到积极参与古诗词课堂,以此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琪.核心素养下小学中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4,(12):69-71.

[2]赵会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中年级古诗词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21,(09):70-71.

[3]王加桂.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中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25):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