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扈俊源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050000
一、引言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中生,能够在信息技术这片广袤的知识海洋中,依据自身的兴趣、学习进度以及实际需求,主动地去探寻新知识、新技能,灵活运用各类学习资源,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信息技术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能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职业生涯中,从容应对各种信息技术相关的挑战,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二、高中生信息技术学习现状
(一)学习兴趣差异较大
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充满热情,被其丰富多样的功能和新奇的应用所吸引,例如喜欢利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创意设计,或是通过编程制作简单的小游戏等。然而,也有一些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只是简单的操作练习,缺乏深入学习的动力,兴趣较为淡薄。
(二)学习方法依赖教师
在课堂学习中,很多学生习惯于听从教师的指令,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缺乏主动探索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方法。比如在学习软件操作时,教师演示后,学生能跟着操作,但课后若遇到类似问题,却不知如何自主去查找资料、尝试解决。
(三)实践应用能力不足
虽然信息技术课程有一定的实践操作环节,但不少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课堂任务,未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场景中,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资料整理、项目合作等,导致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
三、培养高中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信息时代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高中生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离开学校后持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跟上时代步伐,自如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各类问题。
(二)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
当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拓展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深化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习质量。
(三)培养创新精神与终身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尝试,在探索信息技术未知领域的过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思想和能力基础,使其在未来能不断适应社会变化,持续学习成长。
四、高中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动力
1. 结合生活实例教学
将信息技术知识与高中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如介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购时的价格对比、旅游攻略制作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电子表格软件时,可以让学生统计家庭每月收支情况,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软件的功能和价值。
2. 引入趣味项目
在课堂中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项目,像制作班级电子相册、设计个性化的电脑桌面壁纸等。通过这些项目,学生可以在完成的过程中体验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进而主动投入到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
(二)引导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1. 教授信息检索技巧
在培养高中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教授信息检索技巧不容忽视。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搜索引擎与专业数据库来找资料。比如,引导学生在使用搜索引擎时,精准提炼关键词,避免过于宽泛或生僻,运用引号进行精确匹配等。筛选搜索结果时,依据相关性、权威性等标准甄别。面对编程或软件操作难题时,学生通过这样的技巧,能快速获取高质量教程与指南,自主探索解决办法,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在信息技术领域深入学习。
2. 培养知识整理归纳能力
在培养高中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中,引导学生整理归纳知识至关重要。以编程语言学习为例,其涵盖众多语法规则与函数,学生易混淆。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功能模块分类整理,像将用于数据输入输出的、控制程序流程的以及进行数据运算的等分别归类。同时,鼓励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以编程语言为核心主题,分支展开各功能模块及对应细则,用图形、线条展现逻辑关系。如此一来,学生能更清晰地理解知识内在联系,强化记忆,复习时能迅速定位重点,拓展学习时也可基于体系有序探索新知识,切实提升自主学习效率。
(三)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保障自主学习开展
1. 打造开放的课堂氛围
打造开放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高中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意义重大。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大胆发表见解,以平等包容之态对待学生想法,营造民主宽松的环境。就像讨论软件优化方案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最优办法。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助于培养他们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推动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培养高中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一环。学校可搭建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平台,将优质在线课程、电子书籍、软件工具等资源加以整合,并定期更新,便于学生按需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此外,开放学校计算机机房也很必要,让学生课余能自由使用设备开展学习实践,为他们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助力其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升。
(四)完善评价机制,激励自主学习行为
1. 多元化评价主体
除了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机制。学生自评可以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互评则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从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情况。例如,在小组合作完成信息技术项目后,先让小组成员自评在项目中的表现,再互相评价,最后教师综合给出评价意见。
2. 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结合
不仅关注学生最终的作品、考试成绩等结果性评价内容,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学习态度、自主探索能力等过程性表现。比如,对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尝试新方法解决问题等行为给予及时肯定和加分,激励学生持续保持自主学习的热情。
结论
高中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共同努力。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法、营造学习环境以及完善评价机制等多方面策略的实施,能够逐步提升高中生的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信息时代中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探索和优化培养策略,进一步提高培养效果,让高中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道路上实现自主、高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昊博 . 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J]. 中华传奇 ,2022(15).
[2] 袁景涛 .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J]. 大观周刊 ,2022(6).
[3] 黄维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和策略 [J].高考 , 2023(25):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