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郑洪芹
皮山县阔什塔格镇中学 845150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培养学生这些重要品质的主阵地,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教学内容抽象、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使道德与法治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抽象的道德规范、法治理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等联系起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意识。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针对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材内容虽有一定生活元素,但部分知识更新滞后,难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学生生活变化。例如,在讲解网络相关道德与法治内容时,教材可能无法及时涵盖新兴网络现象和问题,如网络暴力新形式、短视频平台带来的新挑战等。而且,教学内容往往具有普遍性,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群体生活实际的针对性。
2.2 教学方法运用不当,生活化形式化
部分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对教学方法运用不当,使得生活化教学流于形式。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是简单地将生活案例生硬地插入课堂,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和引导。比如,在讲解某个道德观点时,只是列举一个生活事例,然后就直接得出结论,没有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事例与道德观点之间的联系,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知识内涵。
2.3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忽视生活表现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不完善之处,对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重视不足。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过于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忽视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道德行为和法治观念的养成。例如,在评价学生时,很少关注学生在家庭中是否尊重长辈、在学校里是否团结同学、在社会上是否遵守公德等日常行为表现。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也不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行为导向。
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3.1 深度挖掘教材,搭建生活与知识桥梁
教材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要深度挖掘其中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元素,搭建起生活与知识的桥梁。教材里的许多内容都源于生活,只是以较为抽象的理论形式呈现。例如在讲解“友谊与成长同行”时,教材中关于友谊特质、建立友谊方法等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朋友相处的美好瞬间,像一起克服困难完成一项任务、在彼此低落时给予鼓励支持等。
3.2 关注社会热点,引入鲜活生活素材
社会热点问题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优质素材。教师要时刻关注时事新闻、社会动态,将热点问题巧妙引入课堂。比如在讲解“维护国家安全”时,可以结合当下国际形势中涉及我国国家安全的热点事件,像某些国家对我国企业的无端制裁、在科技领域的封锁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件背后所反映的国家安全问题,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不仅包括传统的领土安全,还涵盖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多个领域。
3.3 组织实践活动,强化生活体验感悟
实践活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环节,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角色扮演等。在学习“服务社会”这一内容后,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进行环保宣传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服务社会带来的快乐和意义,体会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担当。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他们讲述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引导学生将实践中的体验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一步理解服务社会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使道德与法治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3.4 构建多元评价,全面考量生活表现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因此,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考量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评价主体应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设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改革生活化的教学评价,将生活化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J]. 马金凤. 新课程 ,2022(41)
[2] 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新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J]. 谢全俭 . 中学政史地 ( 教学指导 ),20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