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融媒体中心“新闻 + 政务 + 服务”模式运营研究
伏立群
昆明市融媒体中心 云南省昆明市 650100
引言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下,城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已从探索实践升级为地方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与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其中,“新闻 + 政务 + 服务”模式凭借独特优势,将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功能、政务办理的高效便捷属性与公共服务的民生导向价值深度整合,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体与政务服务的壁垒,更能为城市发展提供信息传递、事务办理、需求响应的一体化支持。因此,深入研究该模式的运营逻辑与实践路径,对破解城市融媒体中心运营难题、提升其综合效能,以及精准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新闻 + 政务 + 服务”模式概述
1.1 模式内涵
“新闻 + 政务 + 服务”模式是城市融媒体中心的核心运营模式,通过有机融合三大板块实现功能集成。新闻板块聚焦信息传递,及时、准确推送本地热点、国内外重要新闻,满足民众基础信息需求;政务板块搭建政民互动桥梁,既公开政务动态、政策文件,又提供在线办事入口,简化政务办理流程;服务板块覆盖民生领域,整合生活缴费、交通查询、医疗挂号等便捷服务,形成“信息 + 办事 + 生活”一体化平台,为民众提供全方位支持。
1.2“新闻 + 政务 + 服务”模式的重要意义
“新闻 + 政务 + 服务”模式对城市发展具有多维度重要价值。对城市融媒体中心而言,其通过整合分散资源,为受众提供“一站式”信息与服务,有效避免信息碎片化,既能提升自身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又能增强用户粘性;对政府而言,模式搭建起政民互动新桥梁,可提高政务透明度与办事效率,进而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对市民与城市发展而言,模式能精准对接并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显著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同时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注入动力,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2 城市融媒体中心“新闻 + 政务 + 服务”模式运营现状与问题
2运营现状与问题
2.1 运营现状
当前,部分城市融媒体中心已初步建成“新闻 + 政务 + 服务”模式框架。新闻传播端,依托多平台矩阵发布内容,吸引了一定规模用户关注;政务板块通过与政府部门协作,实现部分事项在线办理;服务领域也在逐步拓展,涵盖基础民生服务,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了初步便利,模式的整合效应已初步显现[1]。
2.2 存在问题
一是资源整合不足。新闻、政务与服务板块之间缺乏有效协同,信息流通不畅,导致用户体验不佳。二是技术支撑薄弱。部分融媒体中心技术设备落后,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三是人才短缺。既懂媒体运营又熟悉政务与服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制约模式创新与发展。四是服务内容深度与广度不够。部分服务仅停留在表面,未充分挖掘用户需求,实用性与针对性不足。
3城市融媒体中心“新闻 + 政务 + 服务”模式运营优化策略
3.1 加强资源整合与协同
资源整合是模式高效运转的核心前提。需优先构建统一数据平台,通过打通新闻采编系统、政务数据端口与服务办理数据库,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用户信息、政务动态、服务资源的实时共享。同时,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明确新闻、政务、服务模块的职责分工与对接流程,比如设立专项协调小组,针对重大事件或民生项目开展联合工作。以城市防汛应急响应为例,新闻部门可依托平台获取政务部门的预警信息与部署方案,同步制作科普报道;服务部门则上线“防汛服务专区”,整合避难所查询、应急物资申领等功能,形成“信息传递—政策解读—服务落地”的闭环[2]。
3.2 强化技术支撑
技术是模式创新的关键驱动力。应适度加大技术投入,引进云存储、大数据分析平台及智能采编系统,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与内容生产质量。重点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画像,结合其地域、年龄、需求偏好,精准推送政务通知、民生新闻与服务项目——如为宝妈群体推送育儿政策与疫苗接种提醒,为创业者推送扶持政策与办事指南。同时,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智能客服实时解答政务咨询,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服务响应速度。
3.3 培养与引进复合型人才
人才队伍建设是模式落地的重要保障。对内需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员工参与新闻采编、政务流程、数据分析等跨领域培训,鼓励记者学习政务知识、政务人员掌握传播技巧,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对外可联合高校开设融媒体相关专业方向,建立实习基地,定向输送兼具新闻素养与政务服务能力的毕业生;同时出台人才引进政策,为技术型、管理型人才提供住房补贴、职称晋升等优惠,充实人才队伍[3]。
3.4 拓展服务内容与深度
服务升级是提升用户黏性的核心路径。需通过线上问卷、社区调研等方式精准把握民众需求,在现有生活缴费、交通出行等基础服务外,拓展就业创业、文化教育、健康医疗等领域服务。例如,联合人社部门上线“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岗位推荐、简历优化、技能培训报名等一站式服务;与本地中小学合作推出“教育服务专区”,整合课后服务预约、研学活动报名等功能。同时,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如联合医疗机构开通线上挂号、慢病管理服务,让民众足不出户享受优质服务。
3.5 创新运营机制
多元化运营是保障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盈利模式上,除传统广告收入外,可开发增值服务,如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政务宣传方案、为市民提供付费咨询服务;同时探索“政务 + 电商”模式,助力本地特色产品推广,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在品牌建设上,打造特色 IP 栏目,如政务访谈节目《市长与市民》、民生服务短视频《小城办事指南》,通过优质内容提升融媒体中心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3.6 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是模式稳定运行的底线。需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的规范流程,对用户隐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严格限制数据访问权限。技术层面应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定期开展安全漏洞扫描与应急演练,防范黑客攻击与数据泄露。同时,加强内容审核,建立“三审三校”机制,确保新闻报道、政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避免不实信息传播引发社会风险。
结束语
城市融媒体中心“新闻 + 政务 + 服务”模式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虽然目前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强化技术支撑、培养人才、拓展服务内容等优化策略,可有效提升该模式的运营水平。未来,城市融媒体中心应不断创新与完善该模式,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与市民需求,为构建智慧城市、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海涛 . 深化融媒改革全面打造主流媒体传播新格局——包头市融媒体中心的创新实践 [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5,(07):87-91.
[2] 郭建晖 , 陈文耀 . 地市级媒体融合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探析——基于CiteSpace 的知识图谱分析 [J]. 传媒 ,2025,(15):12-14.
[3] 邱巧 . 新闻宣传与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的浅析 [J]. 中国地市报人 ,2025,(0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