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中的重生
杨家琪
温州大学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一、陶瓷遗珠:烧制废弃物的现状沉思
景德镇,这颗镶嵌于世界瓷业版图的璀璨明珠,自宋代起就是中国制瓷业的中心,其瓷器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更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瑰宝,远销海外,享誉全球。然而,这份辉煌背后,却隐藏着陶瓷生产过程中的重重挑战。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柴窑烧制的成功率仅维持在三成左右,整窑废弃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无疑为陶瓷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据祎设计联合创始人尹一在“未来制造者大会·2024”上分享的数据,中国每年陶瓷废品总量惊人,高达1800 万吨,而景德镇,作为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每年有 80 万吨的瓷业废弃物被无奈地掩埋或堆放,这一数字犹如警钟,提醒我们陶瓷产业在辉煌背后的沉重代价。
2021 年 10 月,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考古发现,如同一扇穿越时空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宋元清时期繁华的水陆交通与陶瓷贸易。遗址中数以十吨计的瓷片标本,不仅见证了古代陶瓷的辉煌,也引发了我们对现代陶瓷废弃物命运的深刻反思。
岁月流转,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能让茶叶、纸制品、木制品在时间的洪流中逐渐消逝,而陶瓷,却如同时间的守护者,历经千年仍完好无损。古代陶瓷碎片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得以被精心修复,重焕新生,成为博物馆中的瑰宝。然而,反观当下,那些现代陶瓷烧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又该如何摆脱被遗忘的命运,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重生之路呢?
这不仅是陶瓷产业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在追求陶瓷艺术之美与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对陶瓷废弃物的有效利用与可持续管理,让每一块遗落的陶瓷瑰宝都能在循环中找到新生,成为我们亟待探索的课题。
二、废而不弃:陶瓷废弃物循环利用方案
这些陶瓷废弃物并非一无是处,通过创新的思维和手段,它们完全有可能焕发新生,成为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一环。以下是对陶瓷废弃物循环利用方案的深入探讨。
(一)艺术再生:设计创造赋予生机
艺术再生,即通过设计创造将陶瓷废弃物转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这一方案不仅能够有效减少陶瓷废弃物的堆积,还能激发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创造力,推动陶瓷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有许多设计师已经开始探索陶瓷废弃物的艺术再生之路。他们收集废弃的瓷片、瓷泥等,通过切割、拼接、重塑等手法,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既保留了陶瓷的质感和美感,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元素,成为了陶瓷艺术领域的一股清流。此外,这些碎片还还可以被用于公共艺术项目的创作中,被拼接成巨大的壁画或雕塑,装饰城市的公共空间。
景德镇当地“瓷宫”就充分利用了陶瓷碎片这一资源。它的外形仿福建客家圆楼建筑模式,将青花、玲珑、粉彩和颜色釉等各色瓷器的陶瓷碎片重新排列组合镶嵌在外墙上,各种造型,琳琅满目。
(二)知识传递:教育宣传点亮绿意
知识传递是陶瓷废弃物循环利用方案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教育宣传,我们可以提高公众对陶瓷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认识和重视,激发更多人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
学校、社区等场所可以成为教育宣传的主阵地。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工作坊等活动,邀请陶瓷专家、设计师等讲解陶瓷废弃物的危害和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展示陶瓷废弃物转化为艺术品的案例和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进行线上宣传,扩大影响力。在教育宣传的同时,结合实践活动,让公众亲身体验陶瓷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例如,组织陶瓷废弃物回收活动,鼓励公众将家中的废弃陶瓷制品捐赠给相关的机构或组织;还可以开展陶瓷废弃物手工制作课程,教授公众如何将废弃陶瓷转化为实用的生活用品或装饰品。
(三)文化创想:文创制作唤醒旧梦
文创制作是将陶瓷废弃物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方式。通过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将陶瓷废弃物的价值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同时传承和弘扬陶瓷文化。
利用废弃的陶瓷制品作为创作素材,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并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相结合,制作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感的文创产品,如挂饰、摆件、文具、餐具等。这样的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美的追求,还让他们在欣赏和使用中深刻感受到当地的陶瓷文化。同时,这样的创新实践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从而有效促进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一种传承,更是对陶瓷文化的一种现代诠释和推广。
三、价值重估:陶瓷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益解析
(一)经济流转:资源再生创造财富
陶瓷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首先在经济层面上实现了资源的高效转化与财富的再创造。传统上,陶瓷废弃物被视为无用的垃圾,处理成本高昂且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今,通过先进的破碎、筛分、净化等技术手段,可以被有效转化为再生原料,用于生产新型陶瓷产品、建筑材料、道路铺设材料等,大大降低了原材料采购成本。此外,随着市场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以陶瓷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因其绿色属性而备受青睐,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这一循环经济的模式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与优化,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废弃物回收、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经济生态,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二)绿野重生:环境保护展现新颜
从生态角度来看,陶瓷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是对自然环境的一次深刻救赎。陶瓷废弃物若未经妥善处理,不仅会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通过风化、雨淋等途径释放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和水体,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而通过循环利用,这些潜在的环境污染源被转化为资源,减少了对原生矿产资源的开采,减轻了自然生态的压力。同时,陶瓷废弃物的再利用过程中采用的低能耗低排放技术,有效降低了碳排放量,对抗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陶瓷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仅是对传统线性经济模式的颠覆,更是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实践,让地球得以重生,展现出一幅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
(三)社会共鸣:文化传承凝聚人心
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陶瓷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仅是对物质资源的再利用,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创新。通过将废弃陶瓷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创作出既环保又具有艺术美感的产品,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激发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此外,陶瓷废弃物的循环处理过程往往涉及社区参与、教育普及等活动,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了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鸣。这种共鸣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也促进了社会凝聚力的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与展望
在深入探索陶瓷产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转化与重生,更是价值层面的深刻重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引导,我们有理由相信,陶瓷产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仍然具有广阔繁荣的发展前景,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创新手段和技术应用能够涌现出来,推动陶瓷产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向更高水平迈进。从废弃物到资源的华丽转身,不仅体现了技术创新的力量,更彰显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光辉。
作者简介:杨家琪,女,汉族,浙江省宁波市,硕士研究生,职称无,环境设计与文创产品设计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