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摩托车驾乘人员衣着损伤的鉴别诊断

作者

李斌

海南祥正司法鉴定服务有限公司 海南省三亚市 572000

随着摩托车的广泛使用,涉及摩托车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在交通事故调查和法医学鉴定中,准确鉴别摩托车驾乘人员的衣着损伤对于明确事故责任、还原事故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摩托车驾乘环境的特殊性以及衣着材料的多样性,衣着损伤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给鉴别诊断带来了一定挑战。因此,深入研究摩托车驾乘人员衣着损伤的鉴别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摩托车驾乘人员衣着损伤概述

1.1 损伤特点

摩托车驾乘人员在行驶过程中暴露于外部环境,一旦发生事故,身体与外界物体发生碰撞、摩擦等,衣着很容易受到损伤。其损伤特点主要包括:损伤部位较为广泛,常见于四肢、躯干等暴露部位;损伤形态多样,有擦痕、撕裂伤、切割伤等;损伤程度与事故的严重程度、碰撞速度、接触物体的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1]。

1.2 常见类型

擦痕是最常见的一种衣着损伤类型,多由于身体与粗糙表面如路面、护栏等摩擦产生。擦痕通常表现为线条状,方向与摩擦方向一致,深度和宽度因摩擦的力度和接触面积而异。

当衣着承受较大拉力或外力冲击时,易出现撕裂现象。这类撕裂形成的破损边缘通常缺乏规整性,形态呈现出明显多样性特征,既可能表现为平直的直线状,也可能呈现出平滑的曲线状,还可能因受力方向、衣物材质差异等因素,形成无固定规律的不规则形状,可作为分析受力情况的参考依据。

如果驾乘人员在事故中接触到尖锐物体,如玻璃碎片、金属边缘等,可能会导致衣着出现切割伤。切割伤的边缘相对整齐,深度较深。

在一些涉及火灾的摩托车事故中,驾乘人员的衣着可能会被烧伤。烧伤的程度和范围取决于火势的大小和接触时间的长短。

2 摩托车驾乘人员衣着损伤鉴别诊断方法

2.1 现场勘查

仔细观察事故现场的道路状况、周围物体的分布等。例如,路面的材质、是否有沙石、油污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擦痕的形态和特征。如果路面较为粗糙,擦痕可能会更明显、更深;如果有沙石,可能会在擦痕中留下沙石颗粒。确定驾乘人员在事故中可能接触的物体,如车辆、护栏、树木等。不同的接触物体对衣着造成的损伤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车辆的金属部件可能会造成切割伤或撕裂伤,而树木的枝干可能会造成挤压伤和擦痕。

在事故现场调查中,需精准记录涉事人员衣着的现场位置与实际状态,具体涵盖衣着是否出现移位、表面有无血迹附着,同时还需关注衣物破损程度、污渍分布及配饰脱落情况等细节。其中,衣着移位特征具有重要分析价值,其移位方向、幅度与褶皱形态,能够为还原事故瞬间驾乘人员的身体运动轨迹提供关键依据,进而辅助判断人员所受冲击力的作用方向、大小及作用点,为后续事故成因分析与责任认定提供客观的实物证据支撑[2]。

2.2 衣着检查

观察衣着的整体外观,包括颜色、质地、是否有破损等。注意检查损伤的部位、数量、形态和分布情况。对于擦痕,要观察其长度、宽度、深度和方向;对于撕裂伤,要注意其边缘的形态和撕裂的方向。使用显微镜等工具对衣着损伤部位进行微观检查,观察纤维的断裂情况、是否有异物附着等。例如,在擦痕中可能会发现路面的灰尘、泥土等异物,这些异物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在涉及化学物质接触风险的事故场景中,例如燃油泄漏引发的烧伤事件,需借助专业化学分析手段开展深度检测。通过采集现场残留物质、受损组织或衣物上的污染物样本,运用色谱分析、质谱检测等技术,精准判定其中化学物质的具体种类,同时量化其浓度水平。这类分析结果能有效填补损伤原因认定的关键信息缺口,不仅可明确化学物质与烧伤损伤之间的直接关联,还能为后续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追溯污染物来源及分析事故诱因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提升事故调查与处置的准确性。

2.3 对比分析

不同类型的摩托车事故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衣着损伤。例如,追尾事故中,驾乘人员的背部衣着可能会受到挤压伤和擦痕;而侧翻事故中,身体侧面的衣着更容易出现擦痕和撕裂伤。通过将衣着损伤与事故类型进行对比,可以初步判断损伤是否与事故相符。

衣着损伤通常与驾乘人员身体表面的损伤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检查驾乘人员身体的损伤部位和类型,与衣着损伤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衣着损伤与身体损伤部位和类型一致,则可以进一步支持鉴别诊断的结果。

3 实际案例分析

3.1 案例一

一辆摩托车与一辆汽车发生碰撞,摩托车驾驶员摔倒在路面上。事故现场勘查发现,路面为柏油路面,较为粗糙。驾驶员的上衣和裤子多处有擦痕,擦痕方向大致一致,呈水平状,边缘有纤维断裂。在擦痕中发现了少量柏油颗粒和泥土。根据现场勘查和衣着检查结果,判断这些擦痕是由于驾驶员身体与路面摩擦产生的。与事故类型相符,因为碰撞后驾驶员摔倒在路面上,身体与路面发生了摩擦。同时,擦痕中的柏油颗粒和泥土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判断。

3.2 案例二

一辆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撞到路边的树木,摩托车损坏严重,驾乘人员受伤。驾乘人员的衣服有多处撕裂伤和挤压伤,撕裂伤边缘不整齐,挤压伤部位有明显的褶皱。在衣服上还发现了树木的树皮碎片。结合事故现场情况,判断这些撕裂伤和挤压伤是由于摩托车撞击树木时,驾乘人员身体与树木发生碰撞和挤压导致的。衣服上的树皮碎片是重要的鉴别依据,进一步证明了损伤与树木的接触有关。

4 鉴别诊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4.1 问题一:衣着损伤不典型

在一些情况下,由于事故的特殊性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衣着损伤可能不典型,难以准确判断损伤的类型和原因。例如,擦痕可能由于衣着材质的特殊性而表现不明显,或者撕裂伤的形态与常见的撕裂伤不同。加强微观检查和化学分析,寻找更多的鉴别线索。可以对损伤部位进行详细的显微镜观察,分析纤维的断裂方式和特征;进行化学分析,确定是否有其他物质的存在,以辅助鉴别诊断 [3]。

4.2 问题二:多因素导致的损伤

在复杂的交通事故中,驾乘人员的衣着损伤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如碰撞、摩擦、挤压等。这使得鉴别诊断更加困难,需要准确区分不同因素导致的损伤。综合运用现场勘查、衣着检查和对比分析等方法,仔细分析损伤的特征和分布情况。结合事故的具体情况,逐步排除不可能的因素,确定主要的损伤原因。

4.3 问题三:人为破坏或伪造损伤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存在人为破坏或伪造衣着损伤的情况,以达到骗取保险赔偿或其他目的。加强对事故现场的保护和勘查,注意观察现场是否有异常情况。对衣着损伤的细节进行仔细分析,判断损伤是否符合正常的事故规律。必要时,可以借助专业的鉴定机构和技术手段,进行真伪鉴别。

5 结束语

准确鉴别摩托车驾乘人员的衣着损伤对于交通事故调查和法医学鉴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现场勘查、衣着检查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别衣着损伤的类型和原因。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鉴别诊断的能力。同时,加强对相关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王元 , 盛晓雪 , 任军 . 交通事故中二轮摩托车驾乘人员关系分析 1 例 [J].法医学杂志 ,2016,32(02):151-153.

[2] 邢鑫梅. 机动车- 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方法研究[D]. 江苏大学,2022.

[3] 张曼婷 , 汤丽娟 , 缪麒 , 等 . 两次交通事故致死原因及致伤方式鉴定 1 例[J]. 法医学杂志 ,2020,36(03):4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