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与事故防范策略分析

作者

田晶晶 姜又滔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西供电分公司 天津 300190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天津 300141

引言:

建筑施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安全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但安全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这暴露出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存在的不足以及事故防范策略的亟待完善。本文旨在通过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与事故防范策略的深入分析,以期为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的完善措施

1.1 强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础和保障。首先,应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及时修订和更新现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明确各参与方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对于新兴的建筑技术和工艺,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过程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违规企业和个人不敢轻易触碰安全红线。对于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除了给予经济处罚外,还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力。

1.2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构

为了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必须建立健全专门的、独立的监督管理机构。这样的机构需要明确其职责和权限,以便于在工作中能够明确分工,提高效率。机构内部应配备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这些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建筑专业知识,还必须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监督管理流程。为了确保监督管理人员能够胜任其工作,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考核,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交流活动,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此外,建立监督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样的机制,可以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激励他们继续保持优秀的工作表现,同时对工作不力的人员进行问责,确保监督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1.3 加强信息化监督管理手段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这些技术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大势所趋。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施工企业信息、工程项目信息、从业人员信息、安全检查记录、事故统计分析等内容的实时共享和动态管理。通过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例如,利用视频监控可以实时查看施工现场的人员操作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等;通过传感器可以监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环境参数等。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安全生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监督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监督管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4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施工企业作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企业应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安全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改善施工条件,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此外,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可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新入场的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施工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人员安全。

1.5 加强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水平,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社会监督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鼓励社会公众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对举报属实的,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并为举报人保密,以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同时,需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重大安全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施工企业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此外,组织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让公众成为安全

生产的积极参与者和监督者。

2 建筑施工事故的防范策略

2.1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是建筑施工事故的高发区域,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首先,要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做到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根据不同的施工区域和作业类型,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如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等,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在临边、洞口、高处作业等危险区域,要设置防护栏杆、安全网等防护设施,防止人员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此外,需要加强对施工设备和工具的管理。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对施工工具要进行分类存放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淘汰损坏和老化的工具。

2.2 优化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是预防建筑施工事故的重要保障。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安全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深基坑工程、高支模工程、起重吊装工程等,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安全性。需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采用新型的建筑施工设备和技术,可以减少人工操作,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使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此外,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施工技术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确保施工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标准进行。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与事故防范策略是保障建筑施工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构、加强信息化监督管理手段、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以及加强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通过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优化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等防范策略,可以进一步降低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有理由相信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吴光用 .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与事故防范策略分析 [J]. 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3):43-45.

[2] 施芳芳,王云云 . 浅析建筑施工事故防范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J]. 房地产世界,2020,(15):64-66.

[3] 陈文锋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策略研究 [J]. 四川水泥,2020,(06):171.

[4] 李尚福 . 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J]. 中外企业家,2020,(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