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视角下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王永秀
丹巴县自然资源局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626300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政府绩效评价作为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政府经济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为绩效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信息来源。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视角出发,系统研究政府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旨在为提升政府绩效管理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政府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政府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价值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以结果为导向,借鉴企业管理方法提升政府效能;委托代理理论关注如何通过绩效评价缓解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公共价值理论则注重评价政府创造公共价值的能力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政府绩效评价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会计信息不仅是绩效评价的重要数据来源,也是评价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障,通过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专业方法,能够客观反映政府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绩效评价提供量化依据,同时,会计监督职能也有助于确保绩效评价过程的规范性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2、当前政府绩效评价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价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绩效理念缺失,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意识,绩效管理的认知不足,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闲置沉淀资金,克扣挪用,在指标体系方面,存在重经济指标轻社会效益、重短期成果轻长期影响、重定量指标轻定性评价等问题,在数据质量方面,会计信息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在结果应用方面,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考核机制等挂钩不紧密,激励约束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从会计视角看,这些问题与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局限性密切相关。收付实现制基础难以全面反映政府成本和绩效,会计科目设置与绩效评价需求不匹配,财务报告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都制约了绩效评价的深入开展[1]。
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视角下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分析
3.1、基于会计信息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基于会计信息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四个维度:财务绩效、服务绩效、管理绩效和可持续发展,财务绩效维度主要评价资金使用效率和财务健康状况,包括预算执行率、项目成本效益比、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这些指标直接来源于会计系统,反映部门在财务资源管理方面的表现。服务绩效维度关注公共服务产出和效果,如服务覆盖率、服务满意度、服务响应时间等。虽然这些指标不直接来自会计数据,但需要会计信息作为成本支撑,计算单位服务成本等衍生指标。管理绩效维度评价内部管理效能,包括内部控制有效性、资产管理效率、人力资源利用率等,这些指标部分来源于会计信息,部分需要管理数据补充。可持续发展维度评估部门的长期发展能力,包括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等,这一维度的指标设计需要将会计信息与战略规划相结合,反映部门对未来发展的投入和准备,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 SMART 原则,确保指标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且有时限[2]。
3.2、政府会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理论和实践分析,本文构建了包含四个维度的政府会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财务绩效维度关注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率性,包括预算执行率、经费节约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业务绩效维度衡量公共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包括服务完成率、服务满意度、成果达标率等指标;社会绩效维度评估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包括项目收益人口数、环境保护投入、扶贫成效等指标;可持续发展绩效维度考察长期发展能力,包括人才培养投入、报告成果利用率、项目入库及更新率等指标。在指标权重设计上,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确定各维度及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以某事业单位为例,财务绩效占 30% ,业务绩效占 35% ,社会绩效占 20% ,可持续发展绩效占 15% ,具体指标权重根据单位性质和业务特点进行调整,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3]。
3.3、完善政府会计绩效评价体系措施为推进政府会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专门的绩效评价法规,明确评价主体、程序和方法;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绩效评价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提高评价效率和准确性;三是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加强绩效评价专业培训,提升评价人员业务能力;四是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绩效考核等挂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此外,还应注重评价体系的动态调整,根据政策环境变化和单位发展需要,及时更新评价指标和方法;加强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提高评价的公信力;推动绩效评价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工作的协同,形成管理合力。
同时 , 要强化顶层设计 , 统筹规划 , 加强各相关信息系统之间的集成整合 ,实现财务、业务、管理的一体化和数据共享 , 提高信息化的整体效能。还要注重创新应用 , 在推广使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 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 不断催生新的管理模式和实践方法。此外 , 要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 ,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 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和人才保障。通过系统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 可以有效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 , 强化财务管控能力 , 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4]。
4、案例分析
以某市政府部门绩效评价实践为例,该市基于会计信息构建了包含 4 个一级指标、12 个二级指标和 36 个三级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在财务绩效方面,通过预算执行分析发现 A 项目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经调查发现是采购流程冗长导致;在服务绩效方面,结合会计成本数据计算出 B 公共服务单位成本呈下降趋势,但满意度调查显示服务质量同步下降,反映出效率与效果的矛盾。评价结果应用方面,该市将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挂钩,对连续两年绩效评价优秀的部门给予 5% 的预算奖励,对评价较差的部门进行预算核减。同时建立绩效改进跟踪机制,要求各部门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实践表明,基于会计信息的绩效评价有效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但也暴露出非财务数据收集困难、部门间指标可比性不足等问题[5]。
结束语
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视角研究政府绩效评价,不仅拓展了绩效评价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为提升政府绩效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路径。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政府会计与绩效评价的协同发展,通过会计制度改革为绩效评价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撑,通过绩效评价倒推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 胡蓉 .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现状及优化建议 [J]. 财经界 ,2024,(34):81-83.DOI:10.19887/j.cnki.cn11-4098/f.2024.34.031.
[2] 张剑松 . 政府会计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4,(05):25-26.
[3] 吴丽娟 .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影响分析 [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4,(01):97-99.
[4] 王晓阁 .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02):49-50.DOI:10.16457/j.cnki.hbhjjlw.2021.02.023.
[5] 王新宇 .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与绩效评价浅析 [J]. 纳税 ,2018,12(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