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技术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质量管理中运用研究
张勇 高振宇 田龙 张卓一 张涛
兴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1 BIM 技术在水电安装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路径
1.1 设计阶段:源头优化,规避质量风险
1.1.1 三维可视化建模与协同设计
借助 Revit、ArchiCAD 等 BIM 软件,设计人员可分别构建给排水、电气、消防等各专业的三维模型,模型中包含管线的管径、材质、标高、走向以及设备的规格、位置、接口参数等详细信息。与传统二维图纸相比,三维模型能直观展示管线与建筑结构(梁、板、柱)、管线与管线之间的空间关系,便于设计人员发现设计漏洞。同时,BIM 平台支持多专业设计人员实时协同工作,各专业模型可动态关联,一方修改后其他专业能及时获取更新,避免因信息不同步导致的设计冲突。
1.1.2 碰撞检测与管线优化
利用 Navisworks、Solibri 等碰撞检测软件,可将建筑结构模型与水电各专业模型整合,进行全面的碰撞检查。碰撞类型包括硬碰撞(如管线与梁直接交叉、风管与水管重叠)、软碰撞(如管线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电气管线与给排水管线安全距离不足)和间隙碰撞(如管线与设备安装空间不足、检修通道宽度不够)。软件会自动计算碰撞点数量、位置及涉及的管线信息,并生成详细的碰撞报告,标注冲突类型、严重程度及关联构件。设计人员可根据报告对管线路由、标高进行优化,如调整管线走向避开结构构件、合并管线井减少交叉、设置管线支吊架合理分配空间等,确保管线布局既符合规范要求,又便于施工和后期维护,从设计阶段避免因管线冲突导致的施工返工和质量问题。
1.1.3 参数化设计与规范校验
BIM 模型具有参数化特性,设计人员可将水电安装规范中的关键参数(如排水管坡度、电气管线的埋深与间距、消防管道的压力等级等)设置为模型参数,并建立参数间的关联关系。例如,在给排水模型中,输入排水管的管径后,软件可根据规范自动计算并约束其最小坡度,若设计坡度不符合要求,模型会自动发出预警。同时,BIM 软件可嵌入规范数据库,对模型进行自动校验,如检查电气管线与热源、可燃气体管道的安全距离是否达标,消防喷淋头的布置间距是否符合灭火要求,风管的风速是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等,确保设计方案完全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从源头杜绝因设计违规导致的质量隐患。
1.2 施工阶段:动态管控,强化过程质量
1.2.1 施工模拟与可视化技术交底
基于 BIM 模型可进行施工工序模拟,将水电安装的流程(如管线预制、支架安装、管线连接、设备就位等)以动画形式展示,直观呈现每个步骤的操作要求、技术参数和质量控制点。例如,在管井管线安装模拟中,可清晰展示不同管线的分层安装顺序、接口连接方式、支吊架的间距与固定方法,以及与墙体、楼板的预留孔洞的对应关系。施工前,技术人员通过模拟动画向施工班组进行交底,相比传统的文字和图纸交底,可视化交底更易被理解,能减少因施工人员对技术要求理解偏差导致的质量问题,尤其对复杂节点(如地下室管线密集区、设备机房内多专业接口)的施工,可显著提升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性。
1.2.2 质量巡检与闭环管理
借助移动端 BIM 应用(如 BIM360、广联达 BIM 施工现场管理平台),质量巡检人员可在现场将发现的质量问题(如管线接口渗漏、支架安装不牢固、电气接线错误、风管保温层破损等)与 BIM 模型中的对应位置关联,拍摄现场照片、录制视频,并记录问题描述、责任班组、整改要求及完成时限。系统会自动将问题信息推送至相关责任人,责任人整改完成后,可上传整改后的照片和验收记录,经监理或管理人员在线审核通过后,该问题才算闭环。整个过程中,所有信息都存储在 BIM 平台中,形成可追溯的质量档案,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实时查看质量问题的分布情况、整改进度和重复出现的问题类型,便于针对性地调整管理策略,如对频繁出现的支架安装问题开展专项培训,对某一区域的管线接口渗漏问题加强材料抽检等。
2 BIM 技术应用中的瓶颈
2.1 技术应用成本较高
BIM 软件(如 Revit、Navisworks)的购置费用较高,且需要配置高性能的
硬件设备;同时,BIM 模型的构建、维护需要专业人员,人员培训成本也较高,这对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构成较大压力,限制了技术的普及应用。
2.2 专业人才短缺
水电安装工程质量管理需要既掌握水电专业知识(如管线施工规范、设备安装要求),又熟悉 BIM 软件操作(如模型构建、碰撞检测、数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行业内这类人才数量不足,多数人员仅能进行简单的模型绘制,难以深入应用BIM 进行质量管控,导致技术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2.3 标准体系不完善
虽然 BIM 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已逐步推广,但针对水电安装工程质量管理的 BIM 应用标准仍不健全,如模型的精度要求、信息录入的内容与格式、各参与方的权责划分、数据交换的接口规范等缺乏统一规定,导致不同项目的BIM 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模型的复用性和协同效率受影响。
3 改进建议
3.1 降低应用门槛
推广轻量化 BIM 软件和云平台,如国内的广联达、鲁班等品牌开发的适合中小型企业的 BIM 工具,降低软件购置和硬件配置成本;鼓励软件厂商开发针对水电安装的模块化功能(如快速建模、自动碰撞检测),简化操作流程,减少对专业人才的依赖;政府可通过设立 BIM 应用示范项目、提供技术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应用BIM 技术。
3.2 加强人才培养
高校和职业院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在给排水、电气等专业中增设 BIM 技术应用课程,将水电安装规范与BIM 操作结合教学;企业应开展 ⋯BIM+ 水电安装”专项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实战教学,通过项目案例讲解 BIM 在质量管控中的具体应用,并鼓励员工参与 BIM 工程师认证考试;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实习实训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3 完善标准体系
行业协会应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制定针对水电安装工程质量管理的BIM 应用标准,明确模型构建的精度等级(如LOD300 用于设计阶段,LOD400 用于施工阶段)、信息录入的必填项(如材料的检测报告、施工的质量验收记录)、数据交换的格式要求(如 IFC 标准的具体应用),以及各参与方在BIM 应用中的职责与协作流程,推动BIM 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应用。
结束语
BIM 技术为建筑水电安装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通过设计阶段的源头优化、施工阶段的动态管控、验收阶段的数据支撑及多方协同管理,显著提升了工程质量水平。尽管存在成本、人才、标准等瓶颈,但随着技术发展与行业重视,这些问题将逐步解决。未来,BIM 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的融合,将实现质量问题自动预警,推动水电安装工程质量管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曾一烜 . 浅议 BIM 技术在建筑水电安装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应用价值 [J].福建建设科技 ,2018(3):78-79.
[2] 郝雪彦 , 张驰 .BIM 在水电安装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索 [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36):188,190.
[3] 毛刚 , 毛宗原 .BIM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探索与实践 [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9(3):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