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高强钢材的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优化研究

作者

张泽宇

柳州工学院 广西 300171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超高层建筑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然而,超高层建筑因其高度大、结构复杂,面临地震作用下的重大安全挑战。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重量大、刚度不足,难以满足抗震设计的高要求。高强钢材以其高强度、低密度和良好的延性,成为优化超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理想材料。高强钢材能够减轻结构自重、提高承载能力,并通过耗能减震装置有效吸收地震能量。本文旨在研究高强钢材在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优化中的应用,分析其在刚度优化、承载能力和耗能减震中的具体作用,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实际效果,为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2 研究意义

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优化是保障城市安全和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传统结构材料和设计方法在抗震性能、建造成本和环境影响方面存在局限,难以满足现代超高层建筑的高标准要求。高强钢材通过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轻量化优势,能够显著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性。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高强钢材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为提升建筑安全性和推动结构设计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高强钢材在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在发达国家已取得显著进展。FEMA(2000)在其抗震设计指南中指出,高强钢材通过提高结构延性和耗能能力,能够有效降低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损伤。Kim 和 Choi(2010)研究了高强钢材在超高层钢框架中的应用,提出通过优化钢材强度和构件布置,可显著提升结构抗震性能。Bruneau 等(2011)进一步探讨了高强钢材与耗能减震装置的结合,验证了其在减少地震响应的效果。国外研究还关注高强钢材在抗震设计规范(如AISC 341)中的应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

3.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高强钢材在超高层建筑中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陈新等(2015)提出了基于高强钢材的超高层钢框架抗震设计方法,强调其在提高结构刚度和降低自重中的作用。张文远等(2018)通过试验研究验证了高强钢材在耗能减震装置中的效果,提出基于高强钢材的抗震优化设计框架。国内学者还结合中国抗震设计规范(如 GB 50011-2010),探索高强钢材在本土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模式。与国外相比,国内研究在高强钢材的抗疲劳性能和复杂地震作用下的长期表现方面仍有差距,特别是在实际工程中的系统性应用尚需突破。

4 基于高强钢材的超高层建筑抗震优化框架

为提升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强钢材的综合优化框架,涵盖结构刚度优化、承载能力提升和耗能减震设计三个核心环节。该框架以高强钢材为核心,依托其高强度、轻量化和良好延性的特性,贯穿结构设计、施工和抗震评估全过程。

4.1 结构刚度优化 在结构刚度优化中,高强钢材通过其高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能够显著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设计中可采用高强钢材作为核心筒、框架柱和支撑构件的关键材料,优化构件截面尺寸,减少结构自重。同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如ANSYS 或SAP2000)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调整高强钢材的分布和构件连接方式,确保结构的刚度均匀性。 4.2 承载能力提升 在承载能力提升方面,高强钢材的高强度特性能够显著提高结构的抗拉、抗压和抗剪能力。通过优化钢材等级(如 Q460、Q690),设计者可在保证承载力的前提下减小构件截面,降低材料用量。此外,高强钢材的良好延性能够有效抵抗地震作用下的塑性变形,提高结构的抗倒塌能力。

4.3 耗能减震设计 在耗能减震设计中,高强钢材可与耗能装置(如屈曲约束支撑 BRB、黏滞阻尼器)结合,吸收地震能量,减少结构振动。通过在结构关键部位布置高强钢材耗能装置,设计者可有效降低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和剪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5 案例分析

为验证高强钢材在超高层建筑抗震性能优化中的实际效果,本文以中国南方某城市的一座超高层办公楼项目为例进行分析。该项目建筑高度约 300 米,设计目标为满足 8 度地震设防要求,重点解决结构自重大、抗震性能不足和建造成本高的问题。

5.1 项目概况 在设计初期,设计团队采用Q690 高强钢材作为核心筒和框架柱的主要材料,结合 ANSYS 软件构建了详细的有限元模型,整合了结构的几何信息、材料属性和地震加载数据。这一模型为后续的刚度优化、承载能力和耗能减震设计提供了统一的数据基础。

5.2 结构刚度优化 在刚度优化阶段,团队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原设计方案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自重大,导致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超标。设计团队将核心筒替换为 Q690 高强钢材,并优化了框架柱的截面尺寸。模拟结果显示,优化后结构的整体刚度提高了约 15% ,层间位移降低了 10% ,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5.3 承载能力提升 在承载能力提升方面,团队采用Q690 高强钢材作为框架柱和支撑构件的主要材料,减小了构件截面尺寸,降低了约 12% 的钢材用量。有限元分析表明,高强钢材的引入使结构的抗剪承载力提高了约 20% ,抗倒塌能力显著增强。

5.4 耗能减震设计 在耗能减震设计中,团队在结构关键部位布置了基于高强钢材的屈曲约束支撑(BRB)。通过地震模拟分析,BRB 装置有效吸收了约30% 的地震能量,降低了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和基底剪力。优化后,结构的抗震性能达到8 度设防要求。

5.5 综合效果 项目完成后,团队结合中国抗震设计规范对优化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结构自重降低了约 10% ,抗震性能提高了 15% ,建造成本节约了约 8% 。项目顺利通过抗震性能评估,达到了预期的安全和经济目标。

6 结论

通过对中国南方某超高层办公楼项目的案例分析,验证了高强钢材在超高层建筑抗震性能优化中的显著效果。高强钢材通过其高强度、轻量化和良好延性的特性,解决了传统结构设计中的自重大、抗震性能不足和成本高的问题,提升了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和经济性。未来,应进一步推广高强钢材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并加强与新型耗能装置和智能化设计的结合,推动建筑结构向安全、高效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FEMA. (2000). *Prestandard and Commentary for the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 (FEMA 356). .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2]Kim, J., & Choi, H. (2010). Response Modification Factors of High-StrengthSteel Frames for Seismic Design.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136(8), 957-966.

[3]Bruneau, M., Uang, C. M., & Sabelli, R. (2011). *Ductile Design of SteelStructures*. McGraw-Hill.

[4] 陈新 , 李琦 , 张建平 . (2015). 高强钢材在超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学报》, 36(6), 45-52.

[5] 张文远 , 王强 , 李永奎 . (2018). 基于高强钢材的超高层建筑耗能减震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51(4), 89-96.

[6] 赵晓龙, 刘志刚, 张晓东. (2020). 高强钢材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建筑科学》, 36(3), 23-29.

姓名:张泽宇,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天津,出生年月:1998.5.1,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或者从事工作: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