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符到生命律动:音乐教室“五感重构”实践
王静
亳州市谯城中学
一、引言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关键途径,在核心素养教育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粤教花城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设计上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为实施“五感重构”音乐教学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实践平台。本文旨在探讨如何综合运用五感(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 , 以创新的方式进行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生命体验,从而促进其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音乐教育目标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音乐教育,目的在于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能够全方位的成长,即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感受和欣赏音乐美、表现音乐美、掌握和运用音乐文化、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不断提高音乐表现力等。具体来说,学生应通过音乐学习能够欣赏、理解多元的音乐文化、提高音乐审美、培养创造力,在音乐实践中锻炼合作、交流的技能。这些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更需要创新的教学模式和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三、粤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粤教花城版的七年级音乐教材内容包括了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等,都强调音乐与文化的融合,通过欣赏和学习各种音乐作品,让学生活动体验音乐的多元文化内涵,逐步形成自己的音乐审美和文化理解能力。如在教材中的《春江花月夜》、《茉莉花》等经典曲目,他们都有深厚的底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能为“五感重构”的教学实践提供良好的素材。
四、" 五感重构" 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1. 视觉艺术:通过音乐与美术的跨学科融合,引导学生观看包括名画、舞蹈、戏剧等与之呼应的美术作品,同时也可以聆听音乐。如《春江花月夜》在欣赏过程中,相关的中国山水绘画作品都能得到展示,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洗礼下,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另外,相关音乐视频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更能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
2. 听觉体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音乐软件、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提供高水准的音乐欣赏体验,如通过不同演奏版本的《茉莉花》演奏,让学生领略到音乐表现手法的千姿百态。同时,鼓励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如合唱、器乐演奏等,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教师也可安排音乐游戏,让学生在互动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3. 触觉体验:利用音乐的节奏与身体律动的融合,指导学生用拍手、舞蹈、操作打击乐器等方式,用身体去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如在《非洲鼓乐》的教学中,让学生体验鼓点的节奏感和力量感,设计一些基础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舞动中感受音乐的活力。
4. 嗅觉与味觉:这两个方面在传统音乐课堂中较少被提及,但是在一些以主题为内容的音乐课堂上,通过设置相关主题活动,例如茶艺音乐活动、烹饪音乐活动等,可以在相关活动的主题空间内,通过音乐与主题相融合,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触动。例如,学生在聆听《茶香满溢》这一音乐作品时,可以将茶艺表演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品尝茶香的过程中,聆听音乐,感受茶香与音乐之间的融合。在烹饪音乐活动中,学生可以一边制作美食,一边聆听与制作美食相关联的音乐,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
如粤教花城版七年级音乐教材的《春江花月夜》是我国著名的古筝曲目,不仅蕴涵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感,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赏与《春江花月夜》有关的中国山水画,领略中国古典音乐与美术的融合之美。例如展示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让学生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聆听《春江花月夜》,感受音乐与美术的和谐统一。
聆听不同演绎版本的《春江花月夜》,感受音乐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如古筝独奏版和交响乐版,带领学生感受不同版本的音乐表现力,还可以请专业的古筝演奏家进课堂,现场演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通过模拟古筝的肢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美,如模仿古筝演奏,让学生在身体律动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古筝合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可以将茶艺表演融入古筝教学中,让学生在品茶香的时候聆听音乐,体验音乐与生活的融合。如请茶艺师现场表演茶艺,让学生在品茶的同时聆听《春江花月夜》,感受茶香与音乐的融合。
六、结论
“五感重构”的音乐教学实践,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还能够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实施粤教花城版七年级音乐教材,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验生命的律动,从而在音乐的熏陶下成长为具有审美情感、创造力和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创新发展音乐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粤教花城版七年级音乐教材编写组 . 《粤教花城版七年级音乐教材》[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9.
[3] 张前 . 《音乐美学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4] 李斯特 . 《音乐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0.
[5] 王安国 .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