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

作者

周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省南昌市 330038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来架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突出大观念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科知识的深度整合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教育部,2022)。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小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化联结与学生素养的进阶发展。

然而,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方面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 培养,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碎片 解,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导致知识掌握不牢 养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知识点罗列”的模式,建立 观念为纽带的教学设计,既帮助学生从整体视角把握语 进知识的迁移应用,从而促进核心素养在课堂中有效落地。

本文以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挖掘其中的大观念,设计出具有整体性、连贯性和层次性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解决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兼具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的教学范式,推动小学英语教学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深度转型,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探索。

二、小学英语大观念与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一)小学英语大观念的内涵与特征

大观念是学科知识的核心纽带,是贯穿学科教学的主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观念是指超越具体语言知识与技能,指向学科本质与核心素养的上位概念,具有统整性、迁移性与持久价值。其内涵体现为:以语言运用为载体,整合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王蔷,2020),形成贯穿学段的认知框架。程晓堂(2018)进一步强调,小学英语大观念需契合儿童认知特点,兼具“可感知性”与“发展性”,例如以“语言用于表达情感与思想”“文化差异促进理解”等观念为引领,将零散的词汇、语法知识转化为具有意义关联的学习主题,实现从“知识记忆”到“意义建构”的跨越。

大观念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统整性。崔允漷(2019)提出,大观念如同“认知锚点”,能将碎片化的知识、技能与情感目标联结成有机整体。作为单元教学的逻辑主线,它能够将分散的语言知识点有机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二是迁移性,大观念所蕴含的语言规律和文化理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迁移运用,提升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三是发展性,大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大观念的理解和应用也会不断深化和拓展。正如王蔷等(2022)所言,大观念以“少而精”的学科内核,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养的转化路径,其本质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单元整体教学以大观念为统领,将碎片化知识整合为结构化学习单元,是素养导向教学的重要实践形态。其内涵体现为:以学科大观念(如“语言承载文化”)统整单元内容,通过主题情境设计关联性学习任务,实现知识建构与素养发展的统一(崔允漷,2019)。 具体而 单元 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以单元主题意义为主线,提炼单元核心理念,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和评价, 并按设计进行教学。它要求教师分析教材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关注单元内各文本的关联性和层次性,促使学生领会主题意义,构建知识体系。

单元整体教学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整体性,单元整体教学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化联结。二是连贯性,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总结,形成一个模块化的知识库。三是目标导向性,单元整体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核心素养。

(三)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通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大观念作为学科 的核心纽带,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碎片化的知识呈现模式,构建起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从整体 指出,单元教学需以主题为引领,整合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目标, 明确单元设计的指导思想与核心理念,搭建单元整体框架图,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推动核心素养落地课堂。

三、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译林版《英语》教材每册由八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含多个板块。各板块虽侧重点和形式不同,但都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本文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8“Chinese New Year”为载体,基于“传统节日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大观念,构建“文化感知—语言建构—实践应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聚焦语言知识、文化意识与思维能力的融合培养,探索大观念统领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路径。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归属于“人与社会”范畴,子主题群涵盖“社会文化与历史传承”,具体内容涉及“世界各国文化习俗”及“节日庆典形式与内涵”。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围绕传统节日春节展开,主要介绍春节前的准备活动、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以及春节后的收尾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等。教材通过对话、阅读、写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目标语言,如“clean the house”“wear new clothes”“eatdumplings”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本单元还融入了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能运用一般将来时表达计划,对春节习俗有直观认知(如贴春联、吃年夜饭等),但缺乏用英语系统描述习俗的能力,对文化背后的象征意义(如“压岁钱”的寓意)理解较浅。此外,学生对跨文化比较兴趣浓厚,但批判性思维与深度表达能力有待提升。

(三)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

本单元采用四课时递进式教学设计,突破传统碎片化教学模式。以大观念为核心,统领各课时教学目标,不仅落实“询问与描述节日活动”的语言技能,更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深刻体悟春节所蕴含的团圆、祈福等文化内核。四课时以大观念为统领,既落实语言目标,又实现文化浸润,构建“文化感知—语言建构—实践应用”的学习闭环。

(四)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义教新课标所倡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与任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将以 Unit 8“Chinese NewYear”第一课时为例,探讨如何围绕大观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1 :节日符号猜谜

呈现一些有关春节习俗的图片(如饺子轮廓、红包一角、春联横批等),提问:“What festival do thesepictures show? Why do you think so?”引导学生从视觉符号联想春节,激活“红色—吉祥”“团圆饭—家庭”等初步文化认知。

大观念渗透:通过展示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物质载体—文化意义”的关联意识,点明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激发文化探究兴趣。

2. 新知建构:语言与文化融合学活动2 :习俗图片展示

展示春节前夕(New Year’s Eve)与春节当天(New Year’s Day)的图片:如家人一起包饺子(makingdumplings),全家吃年夜饭(having a big dinner),长辈给红包(giving red packets),放烟花(settingoff fireworks)等。

教师提问:“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Why do they do that?”引导学生用“be going to”回答, 并结合生活经验解释习俗意义(如“Dumplings mean good luck.”“Red packets bring good wishes.”)。

活动3 :词汇与句型操练

分组进行“快速问答”游戏:学生抽取写有习俗图片的卡片,用“On Chinese New Year’s Eve, we aregoing to...”或“On New Year’s Day, I am going to...”造句,其他组员猜测习俗名称。

大观念渗透:通过“语言描述—意义阐释”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习俗不仅是行为表象,更承载着“祈福”“团圆”的文化内涵。

3. 实践应用:情境交际与文化反思活动4 :家庭春节计划分享

学生展示自备的家庭春节照片,用“be going to”描述今年的春节计划(如“My family is going towatch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a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并说明该活动的意义(如“Visiting grandparents shows our love for family.”)。

活动5 :文化小调查(小组合作)

发放“习俗探秘”任务单,小组讨论:“Which custom do you like best? Why?”引导学生从文化象征角度思考(如“Red packets are not just money, but love from parents.”),并选派代表用英语汇报。大观念渗透:通过真实情境的语言运用,将个人体验与文化认知结合,强化“家庭”“亲情”在春节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4. 总结升华:文化认同初建活动6 :思维导图梳理与情感

师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学习的习俗(What)、语言结构(How)及文化意义(Why),最后用一句话表达对春节的情感(如“Chinese New Year is a time for family and happiness.”)。

大观念渗透:通过结构化总结,明确“传统节日是文化与情感的纽带”,为后续课时的跨文化对比埋下伏

5.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用“be going to”结构写3-5 句关于春节的计划。

(2)拓展作业:采访长辈,了解他们童年的春节习俗(如“Did y

when they were young?”),并将采访内容记录下来,下节课进行分享。设计意图:通过“语言输出”与“文化探究”结合的作业,延续课堂的文化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

四、结语

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使语言学习成为文化理解的桥梁。在“Chinese New Year”单元中,通过大观念的统领,学生不仅掌握了描述节日的英语表达,更深入理解了春节作为文化符号的深层意义,实现了从“语言知识”到“文化素养”的转化。此案例为小学英语单元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以大观念提炼为起点,以语言与文化的融合为核心,以螺旋上升的单元活动为载体,从而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规划,最终达成核心素养的落地。

参考文献:

[1] 陈春晖 . 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以“Festivals”单元为例 [J]. 英语学习 ,2021(11):42-46.

[2] 程晓堂 .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与内涵 [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38(4):79-86.

[3] 崔允漷 . 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 [J]. 北京教育 ( 普教版 ),2019(02):11-15.

[4] 教育部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M].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5] 王蔷 . 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与实践 [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40(10):92-98.

[6] 王蔷等 . 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内涵与教学意义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2(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