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沥青砼路面平整度的原因与对策
曲钊弘
山东东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引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优异的承载性能、良好的行车舒适性以及突出的降噪环保特性,已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首选铺装方案。施工过程中通过对路面平整度的精确控制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性和驾乘舒适度,必须通过标准化施工工艺和智能化监测手段进行全过程质量管控,从而显著提升路面服役年限和使用品质。
1 造成沥青砼路面平整度不足的主要原因
1.1 路基沉降不均匀
路基不均匀沉降现象主要源于两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在路基填筑过程中,若填筑材料级配不良、粒径超标或含水率控制不当,加之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分层碾压作业,导致压实度不达标,在交通荷载和自然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必然产生显著的结构性沉降;其次,在路基施工前期对地基处理不完善,特别是遇到软弱地基、淤泥质土或地下水位较高的不良地质条件时,若未采取换填、强夯或桩基加固等有效措施,地基承载力将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从而引发路基整体下沉或侧向位移变形,这些变形通过路面结构层向上传导,最终表现为明显的路面不平整现象。
1.2 基层不平整
基层平整度是保障路面质量的关键前提。路基若存在不平整问题,即便后期摊铺工艺再精细,也会因虚铺厚度差异导致最终路面平整度不达标。特别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路基顶面若存在约 10 毫米的高差,经摊铺机作业后仍会在压实阶段形成明显凹陷。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路基施工规范,重点把控混合料品质,同时确保拌和、摊铺及整形等各环节施工质量,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决定路基的最终平整效果。
1.3 沥青混合料配比的影响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决定路面技术性能的核心要素。科学合理的原材料配比不仅能充分发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技术特性,更是保证混合料质量达标的前提条件。当配合比设计出现偏差时,将直接导致混合料高温抗变形能力和抗水损害性能下降,面层结构稳定性减弱,通车后易产生车辙、裂缝等早期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更值得注意的是,混合料配合比还关系着路面整体结构强度,不当的配比设计可能使沥青路面丧失其应有的技术优势,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1.4 技术和机械设备的影响
现代路面工程建设对施工工艺要求日益严苛,但部分施工企业受制于技术储备不足和装备更新滞后,其综合施工能力往往难以达到高标准的质量控制要求。这种技术与设备的双重短板会直接导致多种影响路面平整度的质量缺陷,具体表现在纵向接缝处理时由于工艺控制不当产生错台或离析现象,横向接缝处理时又常因衔接技术不当形成明显接痕。同时,在混合料生产运输环节若温度监控系统不完善,会导致料温超出合理区间,严重影响摊铺成型质量。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科学配置自动化摊铺机、智能压实设备等现代化施工机械,并配备相应的工艺技术支持团队。通过选用与工程要求相匹配的成套技术装备,不仅能够确保混合料摊铺时的均匀性和密实度,更能从结构层整体性上提升路面的耐久性能。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若使用老旧或性能不稳定的摊铺设备,在作业过程中出现行进速度忽快忽慢、料门开度调节失灵等机械故障时,必然会造成摊铺厚度波动、混合料分布不均等质量缺陷,这些都会直接反映在最终路面的平整度指标上。
2 加强沥青砼路面平整度的对策
2.1 控制沥青混合料配比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填充材料的级配比例实施全过程精准控制,通过实验室配合比设计与现场施工配比的动态调整,确保各类矿料粒径分布和沥青用量的科学合理性。在混合料质量控制方面应当建立原材料进场检验、生产过程监控和成品质量验收三级管理体系,重点监控沥青黏度、集料压碎值等关键指标。目前行业中存在部分施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用未达标石料或掺配回收料等违规行为,同时现场管理松散导致的拌和时间不足、温度控制偏差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些都将显著降低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工程实践表明,必须构建涵盖原材料采购、配合比设计、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直至质量验收的闭环式管控机制,通过引入智能化监控设备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每批次混合料的各项技术参数进行可追溯管理,并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标准,方能确保路面结构的整体质量和长期使用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2.2 严格监管
当前路面工程建设对施工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标准,然而相当数量的施工企业由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和设备升级缓慢,致使整体施工水准难以满足严苛的质量规范。这种工艺与装备的双重制约会引发系列影响路面平整度的施工缺陷,主要体现在纵向接缝处理中出现台阶差或材料分离现象,以及横向接缝处因技术操作失误产生明显的接缝痕迹。与此同时,在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运输过程中,温度监测手段的缺失极易造成材料温度失控,直接削弱摊铺作业的成型效果。这要求施工方必须依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工艺复杂度,合理选配具有自动找平功能的摊铺设备和智能化的压实机械,同时组建专业的技术指导团队。优选适配施工设备,确保摊铺均匀压实,提升路面整体稳定性。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当采用技术落后或运行状态不佳的摊铺设备时,作业中容易产生速度控制不稳、供料系统失调等故障现象,继而导致摊铺厚度不均、混合料离析等质量问题,这些施工缺陷最终都将体现在建成路面的平整度检测数据中。
2.3 优化设备性能
在现代化路面工程建设中,设备选型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必须优先选用技术领先、性能卓越的智能化工程机械设备,这不仅是顺应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施工质量的根本保障。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筑路机械的深度融合,施工作业正在经历从人工操作向智能控制的革命性转变。以智能沥青摊铺机为例,其配备的自动找平系统、智能温控装置和远程监控平台,不仅能精确控制摊铺厚度和温度参数,还能根据不同的路面等级要求自动调整作业模式。这种智能化装备的应用,一方面显著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均匀性和密实度,使路面平整度指标得到质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减少人为干预,大幅提升了整体施工效率,为项目按期保质完成提供了可靠保障。实践表明,采用这类集成了最新科技成果的先进设备,往往能实现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结束语
总的来说,沥青混合料的特性对市政路桥工程路面平整度具有决定性影响,这种影响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涉及基层处理、原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设备配置等多个关键环节。市政路面的平整度水平直接反映了路基承载能力、机械设备性能、作业人员专业素质以及工艺流程规范性等综合指标,这些要素不仅决定了工程实体质量,更关乎建设单位的市场声誉。基于此,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建立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严控路基质量,把好材料关,规范配比拌和,优化摊铺碾压工艺,系统管理保障路面平整度达标。
参考文献
[1] 王磊 . 试论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27).
[2] 胡凤鑫. 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J].四川水泥 ,2024(12):32.
[3] 刘童波 . 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J].建材与装饰 ,2024,612(15):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