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融合”推动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的实践路径探索
张鹰
重庆悦瑞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一、深度融合的价值逻辑:从“政治要求”到“发展刚需”
(一)巩固执政根基的政治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这一重要论述从治国理政的高度阐明了党建融合的根本价值——只有将党的意志贯穿企业改革全程,才能确保国有资本始终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其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国家战略安全与经济命脉。
(二)提升治理效能的机制创新。党建与公司治理的结构性融合能有效优化决策流程、防控经营风险。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治理架构需要解决“内部人控制”与“决策短视化”等顽疾。通过制度性安排将党组织内嵌于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党委前置研究→董事会战略决策→经理层执行落实”的闭环链条,可显著提升决策质量。
(三)破解发展瓶颈的内生动力。面对复杂市场环境,党建融合为国企注入组织活力。通过理论武装统一改革共识,破解“不愿改、不敢改”的思维惰性;基层党组织成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推动技术突破与管理革新;红色基因与企业文化融合,培育艰苦奋斗、创新求变的价值认同。
二、深度融合的突出挑战
(一)基层组织覆盖不足与功能弱化。项目一线的党组织覆盖率不足严重制约政治功能发挥。部分国企在改革重组中忽视党组织同步建设,导致基层党建出现“空白地带”。
(二)载体活动的供需错配与创新滞后。传统党建载体与业务需求存在显著代际差。“三会一课”内容与技术攻关、安全生产等核心业务衔接不足。这种供需错配导致青年党员参与意愿持续走低,组织活力不断衰减。
(三)人才能力的结构性断层。复合型干部短缺成为深度融合的瓶颈。党务干部“三不足问题”(市场思维不足、业务认知不足、创新手段不足)与业务干部“三不高现象”(政治素养不高、理论水平不高、战略定力不高)并存,既懂党建规律又精通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短缺。
三、五维融合的实践路径探析
(一)治理体系融合:党的领导内嵌式治理
一是治理架构法定化。将党组织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全面纳入企业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环节的法定地位。二是制度协同优化。构建“党建 + 经营”耦合制度体系,如党风廉政建设、公司治理、战略规划等制度模块,通过专项检查确保制度执行刚性,推动党的领导与企业治理深度融合。三是决策机制一体化。推行党委班子与董事会、经理层成员交叉任职,党委书记与董事长“一肩挑”,党员总经理兼任党委副书记,确保党的领导嵌入经营决策核心环节。四是前置程序规范化。制定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明确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如战略重组、资产调整)需经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提交董事会决策,保障党组织把关定向作用。
(二)组织建设融合:打造一线战斗堡垒
一是组织覆盖动态化。在重大工程、研发团队设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确保党建工作随项目启动而建立、随任务推进而深化、随工程竣工而优化,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党员管理全覆盖、作用发挥全方位。二是支部功能实战化。建立“党建 + 项目”攻坚矩阵,创建“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党员攻关小组”等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党员干部主动服务企业中心工作。推动“三会一课”与项目例会、技术研讨、安全培训融合,将组织生活嵌入业务场景。
(三)载体创新融合:构建场景化党建生态
一是教育载体赋能业务。业务导向课程设计。将理论学习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党课选题聚焦资产重组、专项治理(如“僵尸企业”处置)、技术攻坚等现实案,推动政治学习具象化、工具化。开展专家进司授学、员工进校培学、标杆行业互学,落实产业政策研究,加快公司高质量发展,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活动载体品牌化。推进党建元素进工地,与建设单位开展党建共建,将项目建设难点研讨、BIM 技术培训纳入主题党日活动,使组织生活成为能力提升平台。三是以选树先进为契机,积极从业务工作一线人员筛选出品德高尚,业绩突出,攻坚克难,创新创优的优秀人才。通过组织开展一场座谈会,邀请先进典型分享先进事迹,以他人的行为和言行成为身边人学习的榜样;通过宣传栏、公众号宣传展示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让典型走进群众身边,营造出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四)能力锻造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梯队
一是党员与骨干双向转化。建立“业务骨干→党员→关键岗位”培养路径,重点从生产经营一线、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将优秀党员纳入后备干部库,通过挂职锻炼、项目领衔等方式强化实战淬炼。二是人资改革驱动活力。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分项目组建管理团队,将个人业绩与薪酬福利挂钩,调动工作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三是靶向研讨机制。围绕经营考核指标短板,召开“改革攻坚务虚会”“转型突破头脑风暴会”,推动干部聚焦战略任务解放思想。四是党员技术结对。组建“技术帮扶小组”,党员能手与业务骨干“1+N”结对,针对项目技术难题开展“技术会诊”。
(五)监督协同融合:构建全链条风控体系
一是监督机制嵌入式整合。推进党的监督与企业内控流程耦合。持续用好“联合监督”工作机制,着力以监督合力增强监督治理效能;持续抓好政治监督,继续开展政治监督,在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持续发力;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全面梳理廉政风险点,完善风险点具体表现形式和防控措施,推动廉政风险防控走深走实;专题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常态化开展好警示教育,用好谈话提醒“良方”,抓好干部廉政文化教育管理,持续推进节假日作风建设专项检查等工作,扎实筑牢廉洁风险防线。二是廉洁防控场景化落地。实施“靶向监督”工程,建立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岗,向重点项目派驻党风廉政监督员,促进党建廉建共建工作和质量安全工作深度融合,提升项目质量与施工安全监管水平。
四、结语
“五维融合”框架通过制度重构打破治理壁垒、组织重塑激活基层动能、载体创新链接业务场景、能力升级锻造人才引擎、监督闭环防控系统风险,构建了党建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的生态系统。这一框架不仅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更在深化改革中激活了创新动能与发展韧性,彰显了党建引领作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价值。
参考文献:
[1] 吕敬,刘俊,陈冠玮 .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J] . 三晋基层治理,2022(04):34-37
[2] 刘亚奇 . 国有企业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的探索——以黄大铁路公司实践为例 [J] . 中外企业文化,2022(04):145-147
[3] 张海云 .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径 [J]. 现代企业文化,2022(09):103-105
[4] 赵敏 . 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融合 [J] . 活力,2022(02):57-59
作者简介:张鹰(1988.10)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重庆渝北人,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