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作者

张晓伟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永合会镇总校 057150

前言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元素,是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调整教学目标,健全学生人格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之重要性,并将其置于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效融入并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其次,教师应当率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通过不断深化自身的文学底蕴与文化内涵,以教材内蕴藏的传统文化教育元素为根基,精心组织并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学生量身定制一系列连贯而深入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沉浸于对中国五千年璀璨文化的鉴赏之中,深刻领略其独特魅力,并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自觉地承担起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与使命。

举例而言,当语文教师在授课《司马光》这一篇章时,其教学策略应首先通过对话导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众多品德高尚的青年典范,本节课,我们将一同探索司马光的故事,共同揭示他在哪些方面展现了令人钦佩的品质与行为。”接下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司马光的生平与事迹展开分享与讨论,旨在营造一个既轻松又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和知识吸收。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得以全面地阅读文本,确保不仅能够流畅地诵读,还能深刻理解其内涵。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精细解读与欣赏,对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一经典事件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挖掘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价值,从而有效地实现德育的渗透与内化。学生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出优良的特质。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得以显著增强,进而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与完善。

二、诵读国学经典,提高核心素养

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导向,高度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通过浸润式教学方法使小学生深入接触与理解传统文化,以此作为提升其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确保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实现全面而深刻的人文价值培养与知识技能积累。

例如,在教授《示儿》这一古诗词作品时,教师应首先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并通过对话形式解析诗歌标题,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其内涵与背景,从而为深入解读诗作的情感脉络和历史意义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引领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吟诵,并对其诵读的节奏、声调以及蕴含的情感给予悉心指导,以期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情感共鸣。学生通过对古代诗歌内容的细致解析与审美品味,不仅能够全面把握诗句的基本含义,还能深入领略其蕴含的艺术氛围与情感世界,进而深刻洞察到诸如陆游这样伟大诗人所展现出的深切而炽热的爱国情感,从而在情感层面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借助此方法,教师得以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小学语文教育体系,助力学生深刻领略古诗词篇幅虽短却内涵丰富的独特魅力,以及其深远的寓意,从而显著促进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的提升。此外,朗读实践不仅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认同感,而且有助于在其小学语文教育阶段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以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个性较为活跃且好奇心极强这一特性,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与之契合度极高,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还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面发展。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拓展知识视野,增强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技能,从而为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小学阶段的教师可精心挑选与学生年龄特征相匹配的经典古诗文,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抄写练习。完成抄写任务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背诵,以此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重复操练及记忆的方法不仅能够持久地增强学生的语言敏感度,有效扩阔其认知视野,而且还能深化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的理解与认识。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构建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深化小学阶段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受,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构建沉浸式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旨在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感官体验,激活学生的文化认知,增强其情感共鸣,并促进深层次的文化内化过程。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将代表性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动画或视频形式生动展示的方法,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这一过程不仅涉及从互联网资源中精心筛选与整合相关传统文化材料,还旨在通过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感知,促进其文化认同感的培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视觉辅助手段,如生动的图表、引人入胜的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并解析小学教育阶段的关键知识点与复杂概念,旨在高效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同时激发学生对该领域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深入探索欲望。

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这一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系统地搜集并整合一系列网络视频资源,通过播放与文章主题紧密关联的视频片段,为学生提供一种直观的学习体验,以此生动呈现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点,从而深化学生对古代军事策略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认识。借助多媒体技术构建丰富多元的教学环境,旨在显著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沉浸感,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深切领略古代智者的深思熟虑,并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兵法精髓的独特魅力。此举不仅有助于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更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深度,而且是响应新时期课程改革号召、有效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志杰《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