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任务群的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邓桂花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第四实验小学 457400

引言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更是学生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然而,当前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教学普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评价机制不科学等。任务群写作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单一命题的写作方式,通过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设置多个层层递进的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写作思维、增强表达能力。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任务群在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策略实施,探讨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价值与操作路径。

一、任务群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1. 主题统领下的任务整合设计

写作任务的设计需要围绕一个清晰而具体的主题展开。以“我眼中的家”为例,可以设计三个层次递进的任务:描述家中的一个物品,讲述一个家庭故事,描绘一个理想的家庭场景。每一项任务都围绕“家”这个主题,通过不同角度展开写作训练。学生在完成第一个任务时积累了细节描写的经验,进入第二个任务时具备讲述人物与事件的能力,第三个任务则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表达。任务之间具有关联性与层次性,学生在连续的写作中逐步提升语言组织能力与内容构建能力。

2. 任务驱动与学生兴趣的结合

小学生对于富有生活气息与情感连接的任务更有投入感。在一次“节日印象”任务群设计中,教师安排学生先写一封邀请信,邀请亲友参加家庭节日聚会;接着完成一篇叙事短文,讲述节日当天的场景和互动;最后进行一次采访,记录家人对这个节日的感受。学生对节日有天然的兴趣和记忆,写作过程中不再拘泥于语言的组织,而是自然地将生活中的观察与情感融入文字。任务设置依托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写作活动因此更具真实感与主动性。教师使用“晓语写作”“墨笔成文”等写作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收集素材、整理结构,使写作过程更具系统性。

3. 多元表达与评价机制相结合

写作成果可以通过展板展示、朗读比赛、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呈现。在一次以“学校一日生活”为主题的任务群中,学生完成了写作、录音、图片制作等任务,最终在班级内举行“写作成果分享会”。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文本质量、创意表达等多维标准进行评价,学生通过“写作成长记录卡”进行自我评价,并在小组内互评交流。评价方式丰富,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表达方式,增强对文本的认同感。教学平台“语文同步宝”记录学生写作过程与修改痕迹,为后续反馈提供依据。教学评价不再只关注结果文本,而是关注整个写作过程与思维变化。

二、任务群写作教学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1. 分阶段推进任务群写作教学

任务群写作教学需要明确阶段目标,并根据学生能力逐步引导。一个围绕“社区生活”主题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将教学过程划分为素材积累、表达练习、结构建构、作品修改四个阶段。在素材积累阶段,学生利用“田字格日记”小程序每天记录一次生活观察,包括社区活动、邻里互动、环境变化等内容。记录任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鼓励学生从视觉和语言两个维度进行素材储备。每位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社区细节建立素材文件夹,教师定期进行个别指导和反馈。表达练习阶段,教师提供多个写作微任务,如“我身边的热心人”“一次特别的社区活动”“一个被忽视的角落”,学生从素材库中选择相关内容进行片段表达训练。表达方式包括描写、说明、议论,任务类型既有叙事类,也有描写类和说明类,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在真实语境中的运用方式。写作平台“墨香语文”记录学生表达练习内容,生成能力曲线分析报告,便于教师对表达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干预。

2. 整合多学科资源支持写作实践

写作教学可以依托跨学科资源进行内容整合。在以“我的未来职业”为主题的任务群中,教师联合信息技术、美术、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开展联合项目式写作。信息技术课上,学生通过“未来探索”软件了解多种职业类型,学习制作职业信息卡;美术课上,设计一张与理想职业相关的创意海报;科学课上,完成“未来职业技能”小调查;道德与法治课中,探讨职业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写作课堂以职业故事为核心,开展“我成为一名……的那一天”为题的连续性任务,学生以第一人称视角写作,通过叙述未来某一天的职业经历,展现职业认知、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写作成果通过 PPT 展示、视频短片、图文结合的手册等多种形式呈现,学生使用“微展厅”平台构建个人作品展区。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内容整合能力、表现形式创新度进行评分,并设置小组协作评分指标。学生在不同学科的任务中获取多种信息,写作内容不再空洞,表达层次更加丰富。多学科资源融合不仅拓展写作素材,也促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语文课堂向实际生活延伸。

3. 创设真实语境提升写作实效

写作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应当立足于学生熟悉且真实的生活语境。一次以“校园文明”为主题的任务群中,教师设置了“我的观察日记”“一封建议信”“文明校园宣传语”等多个任务,学生先进行为期一周的校园观察,记录不文明行为及其影响,再根据观察内容撰写建议信,提出具体改进措施,最终提炼宣传标语,制作文明提醒卡张贴在校园各处。任务群依托真实事件展开,学生写作不再抽象,语言表达更具针对性与感染力。写作成果经由“校信通”平台进行校内发布,部分优秀建议被学校采纳,学生获得实质性反馈,增强了写作信心。在一次“我为社区建言献策”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撰写“社区发展建议书”。任务来源于社区征集活动,学生需要先对社区现状进行调查,包括环境、设施、服务等多个方面。调查方式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拍照记录。写作过程由学生自主编排内容结构,采用条理清晰、语言简练的方式进行表达。完成后提交至“街区信息网”平台,由社区管理人员进行审阅并给予回应。学生感受到写作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写作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

结论

任务群写作教学以主题为核心,通过多个相关联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逐步建立写作经验。策略设计紧扣学生兴趣,体现出任务的连续性与层次性,教学实施注重阶段推进、多学科整合与生活实践。写作不再是一项孤立的语言训练活动,而成为学生表达自我、参与社会、连接现实的综合性学习过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更丰富,写作资源更广泛,评价方式更灵活。任务群写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促使他们在思维、情感、合作、表达等多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齐华 . 任务群写作教学实践与探索——以小学中高年级为例 [J].小学语文教学 , 2021(10): 45-47.

[2] 李雪 .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研究 [J]. 语文教学通讯 , 2022(15): 52-55.

[3] 王丽娜 . 任務群导向下的小学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3(06): 89-90.

[4] 陈艳 . 多元融合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新路径 [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 2021(05): 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