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视角下学前牧区幼儿普通话浸润式教学实践
萨仁格日勒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嵯岗苏木幼儿园 021123
学前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对于学前牧区幼儿拓宽交流方式、提升认知能力、融入多元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等因素的制约学前牧区幼儿普通话教育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探索有效路径,帮助牧区幼儿更好地学习普通话。家园合作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强调家庭与幼儿园整合双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能够为幼儿营造沉浸式普通话学习环境,有效弥补教学短板提升幼儿语言能力。
一、学前牧区幼儿普通话教学现状剖析
在幼儿成长的进程中,学前阶段正是他们语言能力飞速发展、奠定语言基础的核心阶段。研究显示,幼儿在这一时期大脑对语言的敏感度极高,能以惊人的速度吸收词汇、理解语法结构,并熟练掌握发音技巧。从幼儿个体发展来看,普通话学习能为牧区幼儿打开更广阔的知识大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从社会层面来看,普通话的普及能增进民族交流融合。牧区幼儿学好普通话,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尊重与团结①。
然而,现实中的牧区幼儿普通话教学面临重重困境。语言环境单一、教育资源匮乏、家庭支持缺乏等问题制约着牧区幼儿学习普通话的效果与质量,亟待深入研究并尽快解决 。
(一)语言环境的局限性
在牧区日常生活中民族语言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家庭内部成员交流,还是邻里邻居互动幼儿接触到的大多是本民族语言,语言环境单一。从幼儿牙牙学语开始,周围语言环境便缺乏普通话元素,导致他们缺少普通话的输入与模仿样本,难以形成自然的普通话语感 。例如,在日常玩耍、家庭聚会等场景中,幼儿几乎全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普通话的使用机会微乎其微,这极大地限制了他们普通话语言习惯的养成。
(二)教育资源的匮乏
幼儿园普通话教学硬件设备不全。部分幼儿园缺乏适合幼儿的普通话教材,现有的教材内容可能与牧区幼儿生活实际脱节,无法引起幼儿共鸣。师资队伍的普通话水平与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自身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给幼儿提供准确的语音示范。同时,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多采用机械跟读、背诵等方式,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幼儿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与积极性,无法满足幼儿多元化的学习需求②。
(三)家庭支持的欠缺
部分牧区家长对幼儿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他们认为在牧区生活,本民族语言足以满足日常交流需求,未意识到普通话对孩子未来升学、就业以及融入更广阔社会的重要作用。这种观念导致家长在家庭中对幼儿普通话学习的关注度较低,未积极为幼儿创造普通话学习条件。即便部分家长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普通话水平不高,无法在家庭中给予幼儿有效的辅导③。例如,在亲子阅读、日常对话中,家长难以用标准的普通话与幼儿交流,更无法对幼儿的发音、表达进行准确纠正和指导,使得家庭在幼儿普通话学习过程中的支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家园合作在学前牧区幼儿普通话浸润式教学中的重要性
浸润式教学强调让幼儿在自然、丰富的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地习得普通话。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促进家园紧密相连形成教育合力,打造出优化的育人效果,以实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共同的教育目标,有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④。家园合作开展普通话浸润式教学,能为牧区幼儿创造一个严丝合缝的普通话学习空间,使幼儿时刻受到熏陶。
(一)营造全方位普通话语言环境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两大重要场所,家园合作能够将普通话学习无缝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言行对幼儿语言发展影响深远⑤。家长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普通话,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自然地沉浸于普通话氛围,巩固在幼儿园所学的普通话知识。但家长也要注重自身普通话表达的准确性,可通过观看普通话节目、阅读普通话书籍提升自我,为孩子做出正确的语言示范⑥。幼儿园与家庭应紧密协作,保持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一致性,实现语言教育方式互补。幼儿园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普通话学习情况,家长则要将孩子在家的语言表现告知老师。比如,幼儿园本周教了一首新的普通话儿歌,老师可以通过家园联系群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和孩子一起唱,强化幼儿对普通话的记忆与运用,使幼儿园与家庭的普通话环境紧密相连,形成一整套的浸润式语言学习环境。
(二)促进幼儿语言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当家庭和学校形成紧密的教育合力时,幼儿能够在不同环境中感受到一致的学习要求与积极反馈,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普通话学习。家庭和学校对幼儿给予肯定,能让幼儿建立较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普通话,从而更自信的使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当幼儿在幼儿园学会新儿歌,回家表演给家长看得到表扬,再回幼儿园分享被老师夸赞,这种积极反馈循环,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学习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因此,由幼儿园和家长共同组织开展的活动,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普通话的魅力,激发其对普通话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强化幼儿语言学习效果
在语言输入方面,家园合作能让幼儿接触到更广泛的语言素材,极大丰富其语言储备。平时家长尽量运用丰富的词汇及生动的语调讲述生活琐事、家族故事,为幼儿提供大量真实且生活化的语言素材。幼儿园里,教师通过在打造趣味阅读角、开展儿歌与故事课程、组织语言游戏等引入普通话学习,拓展幼儿语言边界。从语言运用和实践来看,在家中的交流需求和幼儿园的学习要求使幼儿频繁使用普通话,不仅提升幼儿的表达熟练度还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就个性化指导而言,家长熟悉自家幼儿的日常语言习惯,教师了解每个幼儿的成长进度且具备专业的指导能力。双方密切沟通能够精准捕捉幼儿语言发展中的不足,进而共同展开针对性训练,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实现语言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优化普通话浸润式教学的策略
浸润式教学与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和说教式教育不同,是指通过具体的环境、文化和活动让学生在自然且真实的状态下接受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活动浸润式教学、情感浸润式教学、语言浸润式教学。语言浸润式教学能为学习者营造全方位、沉浸式的语言环境,使其在自然、无意识的状态下吸收和运用语言,这与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高度契合。然而,在牧区推行普通话浸润式教学并非易事。受地域、文化传统及语言环境等因素的限制,牧区幼儿在学习普通话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家园合作发挥了关键作用。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家长的参与对幼儿语言学习影响颇深。幼儿园则凭借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供系统的普通话学习指导。只有家庭与幼儿园携手共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为牧区幼儿打造出有效的普通话浸润式教学环境,
(一)搭建多元家园沟通桥梁
每学期幼儿园应筹备家长会,向家长详细阐述本学期的普通话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让家长对幼儿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同时,了解家长对幼儿普通话学习的期望和建议,共同探讨幼儿普通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促进家园之间的信息交流。例如,在新学期初的家长会上,教师向展示本学期的普通话教学大纲及教学形式;在期末的家长会上,教师分享幼儿在本学期的普通话学习成果,并针对个别幼儿的情况与家长进行单独沟通。
借助微信、QQ 等社交软件建立家园群聊,实时与家长沟通。教师在群内发布普通话学习小贴士、每日学习任务等让家长助力教学。家长随时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分享幼儿的进步与成长。教师也要针对家长的反馈给予及时指导和建议,实现家园教育的实时互动。例如,教师在群里分享一段幼儿学习普通话绕口令的视频,并详细讲解绕口令的发音要点,家长可以在家中根据视频内容引导幼儿练习。
(二)开展多样的家园共育活动
家长安排亲子阅读时间,引导幼儿模仿书中的语言对画面或故事内容进行表达,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幼儿阅读习惯。幼儿园定期组织亲子阅读分享会,邀请家长和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分享阅读过程中的趣事和收获。这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激发幼儿对普通话阅读的兴趣。设立家庭普通话日常交流奖励机制,学校与家庭共同制定计划。家长记录幼儿的日常普通话使用情况,学校每隔一段时间对表现优秀的家庭给予奖状奖励,激励双方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沉浸式的实践活动整合家庭与幼儿园资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中强化普通话的运用能力,助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普通话水平,实现普通话浸润式教学目标。
(三)强化教师指导与家长培训
强化教师与家长两端为牧区幼儿普通话学习构建全面的支持体系,有力推动了普通话浸润式教学的开展。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指导,也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⑦。教师通过日常观察、与家长沟通、定期家访等方式家访,充分了解幼儿在家中普通话使用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
注释
[1] 王冠玲 . 基于方言背景的幼儿园普通话教学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2,(20):128-130.
[2] 邓玉娟 . 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普通话教育的策略研究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 .2023 学前教育发展论坛论文集. 甘肃省广河县三甲集镇幼儿园;,2023:3.
[3] 杨俊荣 , 吴文芳 . 谈怎样做好民族地区幼儿普通话教学 [J].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1):78-79+83.
参考文献:
[1] 祝士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柏令.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3] 凌 志 华 . 浅 谈 当 前 幼 儿 教 育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J]. 教师 ,2012,(03):54.
[4] 蒋意华 . 普通话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J]. 汉字文化 ,2019,(11):120-121.
[5] 杨佳. 我国国家通用语普及能力建设 70 年: 回顾与展望[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51(05):41-47.
[6] 何 悦 . 谈 幼 儿 园 语 言 教 学 的 有 效 开 展 策 略 [J]. 中 国 新 通信 ,2020,22(24):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