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焦建行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省兰州市 730030
一数字赋能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数字赋能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的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等,为教学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从而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加上数字技术,以开拓不需要受到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数字赋能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征主要包括跨时空学习、互动性与参与性高、资源共享、灵活性等等。首先是跨时空学习,书本上的大部分知识来源于过去的实践,如果仅仅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当时的生活背景、环境、以及社会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相关的知识而只是停留在表面与应付考试。
二数字赋能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人的正确思想从实践中来,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目的和归宿,同时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正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实践。这就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一方面数字赋能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实践的创新,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不断进行实践随后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当今数字化的高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通过数字化激发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传统的教育往往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不同资源的限制从而导致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而数字赋能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让教育的资源更加均衡的分布在各个地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有互联网人们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教育平台获取同样的知识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从而缩小由于地域不同所导致的教育差异。
三数字赋能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之一,是将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或利用的信息资源的总和。一方面,大部分学校把升学率看作最重要的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并且由于各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也会直接导致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存在差异,发展较好的地区数字资源使用较为普遍,相反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数字资源使用率较低甚至是没有。而数字资源也被发展较好地区的学校享有和使用而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无法与其实现数字资源共享,所以很少或是没有享有数字资源的使用;在偏远山区学校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善也会使教师与学生无法享有和使用数字资源。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依然坚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数字化保持观望与排斥也会导致不利用数字资源造成数字资源的浪费。
数字资源共享是指在数字资源安全和合法的前提下,将数字资源开放给内部或者外部从而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促进数字资源的传播与交流的。数字资源共享的制度缺乏是指在规范化方面:现如今许多数字资源是不符合政策标准甚至不符合法律法规,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导致数字资源缺乏规范和约束,造成网络上数字资源门槛较低最终导致各种各样的数字资源层出不穷,极大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只是关联性,这就是数字资源共享的制度设计缺乏带来的弊端。在安全性方面:数字资源共享过程中资源的安全性还有待提高,依然存在数字资源泄露和篡改等风险,从而限制了数字资源共享的安全性。
四优化数字赋能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
由于数字赋能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推进数字赋能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的变革成为重中之重。首先是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教师制定数字化教学目标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育人为本。在进行数字化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总结全体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不仅要把握学生群体特征,也需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不可以以偏概全的思想去看待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理论课教学与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每位同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参与感。其次围绕思想政治教学为核心,在数字化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能因为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而增加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并积极引导学生借助数字技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各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增强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采取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更合理的安排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强化各个内容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关键知识的把握与理解。最后在数字化思政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导致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较低。充分的互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突破时空界限的优势,随时随地进行思考与学习,并创立在线交流学习空间,能使教师和学生在家也能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这也是丰富学习交流合作的途径与过程。
参考文献
[1]范士喜,杨倩倩,李文莉.课堂教学数字化分析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报,2024,23(02):68-74.
[2]赵小龙.数字技术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发展[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01):27-33.
[3]贺新春,甘云.“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内在依据、现实意蕴与实践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08):52-55.
[4]林佳宁.数字化仪式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3.
[5]崔延哲.普通高中政治特色班的班级管理叙事研究[D].西藏:西藏大学,2023.
[6]王超.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统一化管理的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7]曾玲.新时代乡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22.
[8]卫欢.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研究[D].甘肃:兰州财经大学,2023.
[9]王雅芳.初中思政课应用实景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湖北:三峡大学,2023.
[10]崔淑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对策研究[D].山东:青岛科技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