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以正确政绩观引领事业创业方向
肖波
中共长治市委党校 山西长治 046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 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深刻指出,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为政之道,首在政绩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政绩观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重大问题,既是响鼓重锤,又是如山号令。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牢固树立和大力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引领事业创业方向。
一、什么是正确政绩观?
什么是正确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明,“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显然,政绩就是为人民办好事实事,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如何判断政绩好不好?就是“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而且“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
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因此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荣辱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1、树立忠于理想,坚定信念的世界观。
人应当有理想和信念,理想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生实现追求的动力。毛泽东同志曾经以明确的语言概括了共产党人的理想,“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高理想,激励了几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惜赴汤蹈火而为之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处在这一历史使命,必须把理想同现实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把坚定的信念同踏实的工作结合起来,既要坚信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性和长期性。
2、树立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和分配上多元化的现状,促使人生价值成为人们思考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以为,价值是一种关系,它体现的是一种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价值观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能否满足个人和社会某种需要的评判标准。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其自身价值必须体现在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之中。党员干部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先人后己。
3、树立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权力观。
权力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指对权力的性质,作用和运行机制的基本看法。受不同权力观的支配,必然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立党为公,掌权为民。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由于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到由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或全体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程度,人民只能通过少数代表来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由于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分配宗旨的,也就是说权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如果说领导干部对人民给予的权力拥有使用权的话,那么,这种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常识。权力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
4、树立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荣辱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的荣辱观,主要体现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之中。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光荣,以侈奢浪费,以权谋私为耻辱。
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态度如何、关系亲疏,主要是看领导干部是否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否与群众风雨同舟,有福同亨。
总之,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抵御各种不正之风的能力,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各种新事物、新情况不断涌现,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只有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进改革、促进、创新、改善环境、保障民生,才能取得真正的政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重。其重要意义有以下三点:
1.增强群众的信任感: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能够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感,有效地提高政府工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2.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正确的政绩观将注重长远发展和社会效益,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能够引导政府官员和公务员更科学地思考问题,更合理地制定政策,提升管理和决策水平。
只有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保持战略定力,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敢于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有效化解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践行正确政绩观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立起了思想标杆,揭示了政绩观与人民观、历史观、发展观、事业观的内在逻辑。
1、人民观是正确政绩观的价值原点,必须当好为民的“挖井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我们党是人民的党,坚持人民至上既是百年大党铸就辉煌的价值源头,也是正确政绩观的价值原点。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人民领袖,治国理政方方面面始终贯穿人民至上的鲜明立场。
2、历史观是正确政绩观的逻辑起点,必须当好历史的“铺路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沉淀后的历史是评价政绩最好的镜子,也是最客观的尺子。
3、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现实落点,必须当好发展的“拓荒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只有以正确政绩观校准发展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避免走入“平庸之路”“失衡之路”“透支之路”“封闭之路”“分化之路”。
4、事业观是正确政绩观的实践基点,必须当好事业的“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立起了政治标线,明确了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实践要求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古训,“愚者以崇高之志,智者以政绩之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政绩观,只有筑牢理想信念,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才能引领干事创业方向,才能真正实现自身价值,才能实现政府的良好表现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使自己成为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放心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