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赋能下洛阳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伍泳瑜
广州工商学院外语学院 广东广州 510850
摘要: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年轻人中逐渐流行,成为新的时尚趋势。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当前汉服文化的传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产业链不成熟与质量控制难题、破圈压力与文化误解、价值传递缺失与认知片面等。本研究聚焦洛阳这一汉服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地,探讨新媒体赋能对汉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旨在为洛阳汉服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新媒体;洛阳汉服文化;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引言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中,汉服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在年轻群体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不仅承载着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更是中华民族“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具体体现。洛阳,这座拥有十三朝古都殊荣的城市,凭借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汉服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推动洛阳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本研究聚焦于新媒体赋能下洛阳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旨在通过分析当前洛阳汉服文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新媒体在其中的作用与影响,并提出有效的策略与建议。汉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概念涵盖了从黄帝即位至明末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而形成的礼仪衣冠体系。在新媒体的助推下,洛阳汉服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与热爱。然而,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不成熟等挑战。因此,本研究将深入挖掘新媒体在洛阳汉服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中的潜力与价值,以期为洛阳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与繁荣。
一 新媒体视域下河南洛阳汉服发展现状
(一)洛阳汉服产业发展规模
近年来,得益于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河南洛阳的汉服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逐渐成为洛阳文旅产业的重要支柱。据美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洛阳汉服相关商家数量已突破1200家,相较于2023年4月,商家数量同比增长了375%,单量也实现了530%的环比增长。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洛阳汉服市场的巨大需求,也吸引了大量商家涌入该领域。随着汉服产业的崛起,汉服设计、制造、销售、妆造、跟拍等相关岗位应运而生。同时,民宿、餐饮、交通等配套产业也得到了显著带动,创造了超过3万个就业机会,涵盖了从设计制作到服务接待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汉服产业生态链。例如,在洛邑古城周边,众多的汉服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些经营传统的服装租赁的商家嗅到了商机,跟随时代潮流,拓展汉服业务。不少商家还推出了汉服跟拍服务,专业的摄影师为旅客拍下穿着汉服打卡各地的美照,旅客也会将相机定的美好瞬间分享到各大新媒体平台,从而愈来愈多的人对汉服产生兴趣。这些商家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旅客和汉服爱好者,进一步扩大了汉服产业发展的规模。
(二)洛阳汉服传播现状
洛阳的汉服文化已风靡全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洛邑古城、龙门石窟等热门景区,游客们身着汉服,仿佛穿越时空,如同从古画中走出的人物,融入了古色古香的氛围中。汉服爱好者们不仅在此留下了美好的瞬间,更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汉服体验,进一步推动了汉服文化的传播。如今,在洛邑古城等景区周边,汉服商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独特的“汉服经济”[1]。这些商家不仅提供汉服租赁、妆造服务,还举办各种汉服文化活动,如汉服巡游、汉服摄影大赛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汉服文化体验。通过新媒体平台,汉服爱好者们可以轻松地分享自动汉服日常,介绍自己的汉服穿搭,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经验,互相交流,共同推动着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汉服商家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意见,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推动汉服业发展。
(三)洛阳汉服消费市场分析
为深入剖析洛阳汉服消费市场的特性,本研究实施了问卷调查,针对洛阳汉服消费者共发放并回收了500份有效问卷,实现了100%的有效回收率。根据问卷调查,洛阳汉服消费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18-25岁的年轻消费者占比最高,达到42.3%,26-35岁的消费者也占据了相当比例,为35.7%。在性别分布上,女性消费者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到78.6%。这表明年轻女性是汉服消费的主力军,年轻女性追求美,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因此更容易被汉服所吸引。在消费频率方面,大多数消费者每年购买或租赁汉服的次数在1-3次之间,但随着汉服文化的日益普及,未来消费频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随着汉服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将汉服作为一种日常穿搭选择,例如在一些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甚至日常出行中穿着汉服,这将促使消费频率逐渐增加。从消费金额来看,单次消费主要集中在100-500元之间,消费者在选择汉服时,除了价格因素外,还会关注汉服的品质、设计和文化内涵。此外,配套的配饰、鞋子等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一双与汉服风格相匹配的鞋子、一把精致的油纸伞或是一个精美的玉佩,只要能让造型更加分的配套产品,消费者基本上也都愿意在此花费一定的金额。
二 新媒体对洛阳汉服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拓宽传播渠道与深化影响
新媒体时代,汉服文化的传播渠道得以极大拓宽。传统纪录片、历史资料与新兴综艺节目,如《风起洛阳》《梦华录》等,借助影视媒介,将汉服之美和汉服的深厚底蕴展现在大众眼前,大幅提升了汉服的曝光与认知度。新媒体平台如短视频、直播等,更是以直观生动的方式,让汉服文化跨越时空限制,迅速吸引大批年轻受众。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和广泛覆盖性,为汉服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传播舞台,极大地促进了汉服文化的普及与深化。以抖音平台为例,众多汉服博主发布关于精美汉服的变装视频以及汉服知识的科普,更多的人感叹于汉服的美丽,被汉服文化的魅力所折服。同时,直播平台的迅速发展,商家通过直播平台,向消费者介绍商品相关的内容以及上身效果等,推进了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消费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到汉服的面料材质以及设计理念,汉服的销售额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汉服的了解。
(二)促进汉服文化的广泛认知与普及
新媒体平台上,丰富的汉服知识科普内容以趣味化、生活化的形式呈现,降低了认知门槛,科普知识涵盖了汉服的历史、款式、礼仪文化等多个方面,又以简单易懂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有效激发了大众对汉服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据Quest Mobile数据显示,截止至2023年9月,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拥有庞大用户基础,抖音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7.43 亿,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在使用抖音,位居同类短视频平台榜首。其中,汉服相关话题播放量惊人,如截止至2024年4月,“汉服”相关话题总播放量高达1118.6亿次,彰显了汉服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巨大影响力。汉服爱好者作为文化传播的主力军,通过发布汉服视频、参与热门话题,不仅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归属感,进一步推动了汉服文化的普及与发展。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的科普,许多原本对汉服文化一无所知的人,在接触了这些科普知识后,开始对汉服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甚至加入到了汉服爱好者的行列之中,积极参加汉服文化活动,传播汉服文化知识,进一步推动了汉服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三 新媒体环境下洛阳汉服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链不成熟与质量控制难题:汉服产业链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生产周期长、交货延迟、优质原材料供应不稳及绣花印染工艺水平不均等问题,制约产品质量与行业进步。
(二)破圈压力与文化误解:汉服文化虽在年轻群体中渐受欢迎,但大众层面误解依旧,常将其混淆为古装,对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认识不足。消除误解、跨越圈层障碍成为重大挑战。
(三)价值传递缺失与认知片面:现代汉服文化传播偏重形式,忽视内在价值,爱好者更看重其审美与符号价值。传播者专业素质不足,对汉服文化理解片面,导致大众认知浅显。山寨产品泛滥、原创设计保护不足,进一步误导公众认知,阻碍文化传播。
(四)原创缺乏保护与同质化竞争严重:汉服市场中,抄袭层出不穷,不良商家为追求利益不惜抄袭、仿制原创汉服设计,导致汉服传播之路布满荆棘,举步维艰。盲目的模仿导致受众产生审美疲倦,对汉服的传播再次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四 新媒体视域下河南洛阳汉服传承路径
(一)深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传播内容
在新媒体环境下,汉服文化的传播面临着内容同质化的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汉服文化的独特内涵,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传播内容。具体而言,可以开发一系列以汉服文化为主题的动画、数字博物馆、互动游戏等新媒体资源,这些资源不仅要展现汉服的美学魅力,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同时,要避免使用粗糙、同质化的传播手法,如过度赞美、回避焦点、掩盖事实等,这些手法不仅无法引起受众的共鸣,反而可能引发反感。相反,我们应该以真实、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汉服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并自觉传播。例如,在制作汉服科普视频时,巧妙地融入当下网络流行热梗,将汉服晦涩的汉服知识与大众熟悉且喜闻乐见的潮流元素相结合,让科普内容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以一种更加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步伐的姿态呈现,打破大众对汉服文化之前的隔阂,使人们能够轻松愉悦地接纳汉服知识,从而对汉服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文化教育互动
新媒体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是开展汉服文化教育活动的理想场所。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开展线上讲座、知识竞赛、互动问答等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递汉服文化知识,提高大众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时,这些活动还可以增强大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对汉服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社交功能,建立汉服文化爱好者社群,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分享、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推动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社群中,他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汉服穿搭经验、制作心得、参加活动的照片和视频等,逐渐培养起对汉服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从而为汉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线上培训与交流,提升从业者素质
在新媒体时代,线上培训与交流已成为提升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汉服从业者而言,通过线上培训课程、专家交流讲座等形式,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专业知识,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分享,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线上培训与交流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从业者能够便捷地获取行业信息和最新动态,保持对行业发展的敏锐洞察力。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培训与交流活动将在汉服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培训与交流活动,为汉服从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交流平台。例如,一些专业的汉服机构推出线上课程,涵盖汉服文化,汉服设计,制作工艺,营销推广等内容,汉服从业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课程,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推动整个汉服行业的发展水平提升,为汉服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人才支持。
(四)创新汉服发展模式
1.“汉服+”多元化融合
近年来,“汉服热”席卷全国,成为文旅新宠。洛阳等地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功打造汉服主题旅游线路,如洛邑古城,游客可身着汉服漫步古街,体验传统手工艺与古代礼仪,仿佛穿越回古代。节假日的汉服巡游更是成为古城亮丽风景线,吸引大量游客参与,显著拉动洛阳旅游经济。据统计,洛邑古城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500万人次,其中很大一部分游客会参与汉服体验活动,为洛阳的旅游经济带来了显著的增长。通过媒介融合,洛邑古城迅速推广,汉服文化以图文、视频等形式融入文旅,助力产业发展。除了与文旅结合,“汉服+”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例如,“汉服+美妆”推出与汉服风格相匹配的古风妆容和美妆产品,打造从服装到妆容的完整体验;“汉服+音乐”创作与汉服文化为主题的古风歌曲,在歌曲悠扬的旋律中感受汉服之美。如今新媒体平台的兴起“汉服+”的多元融合将汉服与我们的生活逐渐拉进,展现了汉服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对汉服感兴趣的人,从而有更多人加入到汉服文化宣传的队伍当中,为汉服带来更多的热度,使得汉服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2.5G技术赋能
5G技术推动汉服文化视频化表达,抖音等平台成为传播主阵地。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抖音官方运用5G技术高清直播“5G看大美河南”,实现云游洛阳牡丹园。5G技术让汉服爱好者在线下游园与线上活动中自由穿梭,体验更加丰富多元[2]。此外,5G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汉服文化的虚拟展示,带给用户前所未有的体验,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摄像头,即可开启别样的汉服试穿之旅,感受汉服的穿着效果,让用户无需亲临实体店或线上购买就可以感受不同形制汉服的独特魅力,亲身融入于汉服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
结论
新媒体在洛阳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抖音、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凭借其强大的传播力与广泛的用户覆盖,为洛阳汉服文化构建起一条全新的传播路径。这些平台不仅生动展现了汉服的独特美学与文化底蕴,还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对汉服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使之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与文化现象。在新媒体的推动下,汉服文化爱好者得以跨越地域限制,通过线上社群、论坛等渠道自由交流、分享心得,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这种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不仅加深了汉服文化的传播深度与广度,更为其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展望未来,为了进一步提升洛阳汉服文化的影响力与竞争力,本研究提出以下策略:在内容创作与传播层面,应注重打造高质量、有深度的内容,运用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与反馈机制;在产业融合与发展方面,应深化“汉服+文旅”的融合模式,探索跨界合作的新路径,完善汉服文化产业链的构建;在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上,应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力度,鼓励创新设计与技术研发,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洛阳汉服文化的持续繁荣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新媒体为洛阳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天地,而未来的持续发展则需依托内容创新、产业融合与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综合施策,共同推动洛阳汉服文化在新媒体赋能下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明贵栋.十三朝古都洛阳:穿越千年的文旅盛宴[J].商业文化,2024(19):58-63.
[2] 战令琦,朱煜.媒介技术赋能下洛阳汉服文化传播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3(17):62-6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2025学年广州工商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J202413714068)的成果。
作者介绍:伍泳瑜,女,广州工商学院外语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