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麦的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

作者

杨兰

大竹县杨家镇农业服务中心 635114

一、概述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求也日益增加。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是实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和推广先进的小麦种植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麦品种选择

(一)依据种植区域选择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差异显著,因此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例如,在北方冬麦区,应选择抗寒性强的冬小麦品种,如济麦22、石麦 22 等,这些品种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安全越冬,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和发育;而在南方冬麦区,可选择对低温要求不高、适应性广的品种,像扬麦系列品种,以适应南方相对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

(二)依据生产目的选择

若以面粉加工为主要生产目的,对于制作面包的需求,应选择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大的强筋小麦品种,如郑麦366;若用于制作饼干、糕点等,则需选择蛋白质含量较低、面筋强度弱的弱筋小麦品种,如宁麦13。同时,兼顾品种的抗病性、抗倒伏性等综合性状,降低生产风险。

三、整地施肥

(一)整地

在小麦播种前,需进行精细整地。深耕深松能够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一般深耕深度应达到25-30 厘米。整地过程中要做到土地平整、土壤细碎,清除田间的杂草、残茬和杂物,为小麦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此外,对于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地块,应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防止田间积水影响小麦生长。

(二)施肥

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科学施肥是实现高产的重要保障。施肥应遵循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 公斤,同时配合施用氮、磷、钾等化肥。例如,每亩可施入尿素 10-15 公斤、过磷酸钙 40-50公斤、硫酸钾 10-15 公斤。基肥应在整地时均匀撒施,然后翻耕入土,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追肥根据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特点进行,在小麦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适量追施氮肥,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10 公斤。

四、播种技术

(一)播种时间

适宜的播种时间对小麦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播种过早,小麦冬前生长过旺,容易遭受冻害,且后期易出现早衰现象;播种过晚,小麦冬前积温不足,分蘖少,群体小,影响产量。在北方冬麦区,冬小麦适宜播种期一

般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南方冬麦区则在 10 月下旬至11 月中旬。

(二)播种方式与播种量

常见的小麦播种方式有条播、撒播和穴播。条播具有通风透光好、便于田间管理等优点,是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播种方式。播种量应根据品种特性、播种时间、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适期播种的冬小麦,每亩播种量为 10-15 公斤;若播种时间偏晚,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播种深度以 3-5 厘米为宜,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五、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对缺苗断垄的地块,应尽早进行补种或移栽,确保苗全、苗匀。在苗期,还需进行中耕除草,中耕可以疏松土壤,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同时消灭杂草,减少杂草与小麦争肥、争水、争光。一般在小麦 3-4 叶期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 3-5 厘米。

(二)中后期管理

在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是需水需肥的关键时期,此时要及时浇水追肥,保证植株生长发育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在灌浆期,要注意防止干旱和倒伏,可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可进行叶面喷肥,喷施 0.2%-0.3%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能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增加粒重,改善品质。此外,还要做好防倒伏工作,对于生长过旺的麦田,可在拔节初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控制植株徒长,增强茎秆韧性。

六、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防治

小麦常见的病害有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对于锈病和白粉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三唑酮、戊唑醇等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赤霉病是一种气候性病害,应以预防为主,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遇连阴雨天气,应及时喷施氰烯菌酯、咪鲜胺等药剂进行预防。

(二)主要虫害防治

小麦主要虫害有蚜虫、麦蜘蛛、地下害虫等。对于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麦蜘蛛可采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防治;防治地下害虫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如用辛硫磷拌种,也可在播种前撒施毒土进行防治。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小麦种植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各项种植技术,将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到位,才能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生产。同时,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应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小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