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辅助高职学生英语课程学法指导实践研究
李全福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 201806
一、AI 赋能高职学生英语课程学法指导意义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能力关乎其职业发展与国际化技能培养。然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学习方法单一等问题,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教师层面存在教学方法传统化,单向灌输为主,缺乏对学生差异性的关注,以致不能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师受限于班级授课制度,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风格和薄弱环节提供个性化建议,导致学法指导“一刀切”,学生无法获得适配自身需求的学习策略。
2.传统学法指导指导下,学生层面出现学习动机不足、依赖被动接受,反馈滞后且单一,缺乏自主规划与策略运用能力。依赖课堂作业批改和阶段性测试的结果师反馈周期长、内容以成绩评价为主,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测与动态调整建
3.指导方式被动化:学生多在出现学习困难后寻求教师帮助,教师被动应对问题,缺乏主动引导学生构建科学学习方法的机制。
4.学习动机分化明显:高职学生群体呈现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率不佳,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缓慢,
5.现行的高职英语教学具有职业导向性强的特点。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需强化情景对话与文化交际能力,而机电专业学生则更侧重技术文档阅读与国际会议交流能力。传统学法指导难以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鉴于此,利用 AI 大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借助 AI 技术实现精准化、场景化的学习策略指导。可为学法指导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对优化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AI 赋能高职英语学法指导的优势
1.智能诊断与学情分析
AI 通过多维度数据采集(如学习行为数据、测试成绩、在线练习记录等),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学生英语能力画像。例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学生作文中的语法错误、逻辑结构问题,结合语音识别技术评估口语发音准确性,从而精准定位学生在听、说、读、写各环节的薄弱点,为个性化学法指导提供数据支撑。
2.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
基于学生的能力画像,AI 系统可自动生成动态学习路径。例如,针对词汇量不足的学生,系统推荐“词根词缀记忆 .+ 语境应用”的学习策略,并根据记忆曲线设置单词复习计划;对口语薄弱的学生,提供“跟读模仿+角色扮演”的训练方案,实现“学—练—用”一体化指导。
3.实时反馈与动态调整
AI 技术支持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控与即时反馈。例如,学生在使用智能学习 APP 进行听力练习时,系统可实时标注听力难点,并推送针对性训练资源;写作练习中,AI 批改工具不仅能指出语法错误,还能从内容逻辑、语言表达等维度提供优化建议,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4.学习习惯与自主能力培养
AI 通过智能提醒、学习进度可视化等功能,引导学生养成规律学习习惯。例如,利用“番茄工作法”结合学习任务推送,帮助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通过成就徽章、学习排行榜等激励机制,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逐步实现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二、AI 赋能高职英语学法指导的实践路径
1.AI 辅助教师诊断学情:教师借助 AI 平台分析学生学习数据,识别共性与个性问题,制定分层教学计划。例如,针对某班级学生普遍存在的听力理解障碍,教师可结合AI 诊断结果,设计“精听训练+背景知识拓展”的专项课程。
2.教师主导策略优化:AI 提供的学习策略需经教师结合教学经验进行优化。例如,AI 推荐的口语训练方案可由教师补充行业场景化对话内容,增强学习策略的职业适配性。
3.智能学习助手:利用现有的单词记忆、语法练习、口语评测等功能的 APP,实现“学—测—评—补”闭环。例如,利用“豆包”朗读功能,在课外开展“我和豆包比朗读“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英语发音进行纠正;再例如利用学习通进行阅读,语法,写作测试,及时给学生反馈结果,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4.虚拟学习伙伴: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 AI 对话机器人,可模拟真实语言交流场景,为学生提供 24 小时在线答疑和口语练习机会,帮助学生克服开口恐惧。逐步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四、强化学习过程监控与评价
1.建立动态学习档案:利用 AI 系统自动记录功能,了解学生学习轨迹,帮助学生直观了解自身进步与不足。例如,通过学校“学习通”知识学习测试系统一方面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另一方面监测,检测学生各知识点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
2.多元化评价体系:结合 AI 评分与教师评价,构建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例如,口语成绩由 AI 发音评分( (40%) )、课堂表现(30% )和期末考核( 30% )共同构成,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效。再例如,通过学校引用的“Cmatch“智能学习评价系统,定期记录学生各阶段学习情况,通过数据反馈以便让教学目标清晰,在任务引领下让教和学形成合力。
3.教师行动研究赋能:建立教师“月度反思工作坊”,通过课堂记录分析、同行评议等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形成“问题识别—策略设计—效果验证”的可持续教研闭环线路。
五、结论
实践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为高职英语学法指导注入了新动能,它能有效解决了传统指导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局限性,满足了高职学生差异化、职业导向的学习需求。但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法指导的深度融合仍需面对技术应用、师生双方适应性等挑战。所以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 I+教育”的创新模式,构建更科学、更人性化的高职英语学习支持体系才能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天宝.关于理解与教育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5)
[2]周宗奎主编.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段金菊.学习科学视域下的网络深度学习:理论·技术·趋势[M].科学出版社,2018.
[4]]朱枝.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3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