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品德育之美,铸高尚之魂

作者

郭伟

广东省大埔县大东镇实验学校

“师也者,教之以事⽽喻诸德也。”家校协同机制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合作模式,着重突出家庭与学校在学生教育方面是两个重要主体,在教育观念、目的、内容及方式等多个维度可以实现深度融合与相互支撑。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主要是要求教育者遵循社会发展的需求及儿童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通过相应的教育活动,将社会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以往的小学德育教育局限于校园,未能充分发掘家庭的作用。而家校协同机制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更能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家校协同机制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学生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仅依靠学校教育难以全面覆盖学生的德育需求。家校协同机制的引入,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共同助力学生“三观”的养成与人格塑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家校协同机制还可以有效解决德育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畅的问题,通过家长与教师的密切合作,家长的社会经验与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实现互补,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产生“1+1>2”的效果[1]。如此,不仅可以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还促进教育者对学生成长背景的深入了解,进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此外,家校协同机制也可以让家长更加理解学校的德育理念,与学校共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家校协同机制在小学德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强化沟通交流

在家校协同机制中,要想全面掌握学生的动态及家庭环境,家庭与学校就需要注重构建信息共享渠道,以便为个性化德育方案的制定提供坚实基础。学校应积极与家长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确保双方能够及时、准确地共享学生的信息,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例如,学校每学期可以组织至少两次聚焦德育的会议,以促进家校之间的深度沟通。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应详细介绍本学期的德育计划,明确德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并设立互动环节,鼓励家长分享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包括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情况,以此使得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还能让家长明确学校德育的方向和要求。学校还可以建立家校 App,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通过 App 及时更新学生的德育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等,而家长则可以通过平台反馈孩子的情绪和兴趣等信息。家长还可以通过 App 分享孩子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从而拓宽其认知视野,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社会责任感[2]。

(二)组织共育活动

在运用家校协同机制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过程当中,家庭与学校需要密切合作,共同组织旨在深化学生道德认知的德育活动。双方应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确保活动既有趣味性,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例如,在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中,家校双方便可以携手合作。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筹备慰问品。探访当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为老人表演节目,倾听老人的故事,通过实际行动学会关爱与尊重。家长在一旁细心辅助,引导孩子与老人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包括询问老人的生活状况,分享彼此的故事,以此促进代际间的理解与尊重。活动结束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以此通过情感体验将品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通过共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家长参与教学

家长参与教学是家校协同机制下,小学德育高质量开展的关键。家长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职业专长和生活经验,积极走进课堂,为学生带来生动而深刻的德育课程。通过家长参与,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德育视野,还能确保德育教学更加贴近现实,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与说服力[3]。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设职业体验课,邀请来自不同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分享职业心得。当医生家长讲述自己在救治病人过程中的坚守与关怀时,学生便能够深刻体会到医疗行业道德使命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勇于担当。而当警察家长分享治安维护的实例时,学生则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社会秩序与正义力量的意义,懂得遵纪守法、维护公正。此外,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中,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在书法社团活动中,可以邀请擅长书法的家长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将文人风骨与谦逊态度的品德教育融入其中。而在手工制作社团中,家长则可以教导学生变废为宝,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领悟道德真谛,实现品德的升华。

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家校协同机制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这种机制,家庭与学校能够携手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致力于促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和家长在德育工作中,必须重视并深化家校协同机制的应用。双方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寻找更加高效、更加适合的德育教育方法,以便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青少年。

参考文献:

[1]朱敏彦.家校社协同视角下的小学德育创新[J].教书育人,2024,(05):34-36.

[2]王祥录.家校协同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的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5):178-180.

[3]魏高强.浅谈小学家校协同德育行动策略[J].智力,2022,(05):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