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体育游戏与运动教育模式的融合: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作者

张媛媛

重庆三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重庆万州 404100

1 引言

随着“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深化,传统以技能训练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运动教育模式(SEM)通过模拟真实运动赛季的形式,强调团队合作与角色分工,但实践中常因竞技压力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足。而体育游戏以其趣味性、低门槛性,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本文旨在分析体育游戏与SEM 的互补关系,探索两者融合的实践路径。

2 体育游戏与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2.1 体育游戏的核心特征

体育游戏是以运动为载体,通过规则设计、情境创设和竞争机制实现教育目标的互动活动。其理论支撑包括:动机理论(Deci&Ryan,1985):游戏化设计满足学生的自主性、胜任感与归属感,提升内在动机 以及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在游戏情境中主动建构运动知识与技能[2]。

2.2 运动教育模式(SEM)的内涵

“运动教育模式”(SportEducationModel,简称 SEM)是由美国著名体育教育家 DarylSiedentop 提出的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游戏理论为基础,强调通过运动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SEM 将整个教学周期划分为多个“运动季”,将学生分成若干实力均衡的团队。通过竞赛活动作为主要教学载体,结合直接教学、同伴教学、合作学习、团队协作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学生能够在丰富的运动情境中亲身体验,逐步培养出一定的运动技能、运动热情和运动文化素养。SEM 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六大核心特征:运动季、团队联盟小组、正式比赛、最终比赛、成绩记录和庆祝活动。这些特征使得 SEM 在教学中更具系统性和趣味性[3]。

3 体育游戏与 SEM 的互补关系

3.1 体育游戏对 SEM 的优化作用

(一)课程设计层面:增强教学内容吸引力

体育游戏通过主题化、情境化设计,将单一的运动技能训练转化为趣味性任务挑战。例如,在篮球教学中融入“夺旗赛”游戏,要求学生在攻防转换中综合运用运球、传球、投篮等技能,既提升技术熟练度,又培养战术意识。这种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兴趣需求,有效提升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实施层面: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游戏化教学打破传统“教师主导”的单向授课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分组对抗等形式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在足球教学中,采用“联赛制”游戏模式,学生自主组建球队、制定战术,教师则作为“赛事组织者”进行引导。这种模式不仅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更培养其决策能力与团队管理能力。

(三)教学评价层面: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体育游戏的动态性与综合性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多元视角。通过记录游戏过程中的技能表现、团队协作、应变能力等指标,可构建包含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复合评价体系。例如,在排球“趣味积分赛”中,将发球成功率、战术配合度、比赛胜负等纳入评价维度,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素养发展水平。

3.2SEM 对体育游戏的结构化提升

体育游戏若缺乏系统性,易流于表面娱乐。SEM 为游戏提供以下支持:一是目标导向,将游戏嵌入赛季各阶段,如季前训练通过“反应力挑战游戏”提升基础体能;二是评价体系,SEM 的多元化评价标准推动体育游戏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一)SEM 提升体育游戏的目标达成度

SEM 的三维目标体系(技能掌握、战术理解、体育精神培养)为体育游戏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 。通过将游戏设计与教学目标深度绑定,可显著提升游戏活动的教育成效。

(二)SEM 完善体育游戏的评价反馈体系

SEM 的多元化评价标准为体育游戏建立了科学的评估体系。通过将技能表现(如游戏中的动作完成度)、战术运用(如游戏策略选择)、情感态度(如团队协作精神)等纳入评价维度,形成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案。

4 体育游戏与 SEM 的融合路径

(一)目标协同: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

SEM 以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战术思维和体育精神为核心目标,而体育游戏更侧重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提升参与积极性。将两者融合,需建立一体化育人目标体系。

(二)内容整合:创新游戏化教学内容

1.技能训练游戏化:将 SEM 中的基础技能训练转化为趣味游戏。如在田径短跑教学中,设计“闪电冲刺赛”游戏,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起跑反应挑战,让学生在游戏中强化起跑技术。

2.战术教学情境化:利用体育游戏创设真实比赛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战术。

(三)方法互补:优化教学组织形式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在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初期,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导入。

2.小组合作强化协作:将 SEM 中的团队合作学习与体育游戏的竞赛机制相结合。

(四)评价融合:建立多元评价体系[5]

1.过程性评价多元化:在 SEM 的过程性评价中,增加对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如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等。

2.结果性评价综合化:将体育游戏成果纳入 SEM 的结果性评价体系。例如在体操教学中,既考核规定动作完成度,也评价学生在“体操创意展示”游戏中的创新表现。

5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表明,体育游戏与运动教育模式的融合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深化两者融合,建议:一是加强融合课程资源开发;二是提升体育教师的游戏化教学设计能力;三是建立科学的融合教学评价标准。体育游戏与 SEM 的融合是体育教学创新的有效路径。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技术赋能(如 VR 游戏在 SEM 中的应用);长期追踪融合模式对学生运动习惯的影响;跨学科合作(如联合心理学优化游戏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Deci,E.L.,&Ryan,R.M.(1985).Intrinsicmotivationandself-determination inhumanbehavior.NewYork:PlenumPress.

[2]Vygotsky,L.S.Mindinsociety:Thedevelopmentofhigherpsychologicalpr ocesses.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8

[3]SiedentopD.Acurriculumtheoryforphysicaleducationinschools[J].Unpu blisheddoctoraldissertation,IndianaUniversity,Bloomington,1968.

[4]高航,章荣江,高嵘.当代运动教育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05(6):79-83

[5]高航,高嵘.论运动教育模式的时代价值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20(01):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