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单元主题引领下的初中历史深度学习实施策略

作者

周景东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第一中学 021410

一、确定深度学习方向,精炼单元主题内容

单元主题引领下的初中历史深度学习应积极丰富教学内容,辅助学生扩充知识面,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真正地吸收、应用知识,强化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这一过程是考查学生对单元主题学习掌握情况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确定深度学习方向,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深度认知能力为学习目标与方向,以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认知、良好的批判思维,将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素养作为教学目的,促使学生由浅层学习逐步过渡到深度学习,这种学习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发展需求以及历史核心素养提升的需求 。

在具体实施中,以学生学习情况作为依据,以教学标准作为基本准则,教师应深入解读新课标要求,挖掘单元主题下知识内容的教学价值和内涵,结合学生以往学习情况以及在学习中的能力表现确定深度学习的目标,以进一步满足学生能力提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精炼单元主题内容,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单元主题下知识内容,提取相关概念,以明确单元主题。在具体实践中,应根据知识整合教学内容,将单元有关的主题内容串联成同一条教学主线,确定单元中知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挖掘单元主题学习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保证单元主题教学质量与效果,以知识关联作为切入点整合相关专题,建立知识体系,为深度学习提供指导依据[2]

例如,对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隋唐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引出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技术发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历史社会背景,确定学生深度学习的方向。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隋唐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引申出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发达的历史背景,基于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下,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频繁,在国际社会都有极大的影响力,不但推进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之间的交融。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目标方向更加明确,也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把握学习方法与技巧,从而真正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并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保证单元教学质量

如何实现初中历史的深度教学,引导学生在明确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掌握学习方法,并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是教师应思考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者基于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度阅读、分析和思考,使学生突破传统学习模式的局限,保证学生深度学习的质量与效果。但是,由于初中历史知识内容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甚至会产生放弃心理,这种负面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教师融入情境教学法,加强学生对历史单元主题认识和学习的体验感,也让学生在学习中与所学内容进行交流互动,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分析,在真实学习情境下把握学习方法与技巧,明确单元主题知识内容[3]。

其次,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学习,使学生在真正掌握知识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学习技能。然而,部分学生自身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刻深入,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把握。教师向学生提出具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进阶思维,首先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之后教师根据单元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思考价值、探索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与同学交流想法,促进学生深度讨论,有利于学生形成批判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创

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以《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第 1 课鸦片战争》《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 3 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为例,对《第 1 课鸦片战争》教学,教师可以创设表演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扮演英国商人、清政府官员、林则徐等角色,情景再现鸦片战争前夕历史场景,使学生亲身感受和体会鸦片战争历史背景以及当时人物心理活动,能够了解鸦片战争发展的整个过程,这种方式使学生对鸦片战争历史知识有更深的认知。

对《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 课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当时的战争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探讨英法国家侵略中国引发战争,以及当时清政府的态度的过程。在讨论太平天国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历史人物,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感受、思考历史事件的复杂性,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历史批判思维、历史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对学生历史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设计深度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交流互动

为了确保单元主题下,初中历史深度学习的效率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根据单元主题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并对任务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促进引导学生交流互动。在任务的引导下,学生的历史学习认知能够逐步提升,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如果依赖于教材设计学习任务,那么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响学生对历史背景、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认识,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在围绕教材设计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还应增长学生见识,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历史学习资料,引导学生以批判、辩证的视角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以及对未来社会带来的影响,使学生全面客观地认知历史事件,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目标[4]。

为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设计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互动学习与深度学习,还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资料、课外资料分析历史事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从而开阔学生视野,促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主线以及全局视角和自身辩证思维分析历史事件。

结语:单元主题教学模式下,初中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明确深度学习方向的基础上对单元主题内容进行精准提炼,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基于问题开展教学促进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实现学生与历史事件深入互动,还可以通过组织设计学习任务活动,促进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深入的认识,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综合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邹静.初中历史课堂实现深度学习的问题导引研究[J].名师在线,2022(36):49.

[2]孙军峰.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20):82-83.

[3]王倩倩.就近以取材循史而立新——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主题选择策略[J].天津教育,2023(30):155-157.

[4]秦霞.初中历史涵养家国情怀的路径探索:开展深度学习理念下的主题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1(3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