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装配式施工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效率路径

作者

孙森

身份证号:411481199301269619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基础性设施,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起着关键支撑作用。从防洪抗旱、灌溉供水到水力发电,其功能广泛且影响深远。传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主要采用现场浇筑、手工安装等方式,虽历经长期实践,但弊端逐渐凸显。现场施工受天气、场地及人为因素影响大,如暴雨、低温等恶劣天气常导致施工停滞,不同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差异易造成施工质量不稳定。同时,现场作业工序繁杂,大量材料堆放与使用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随着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要求日益提高,传统施工方式在建设效率方面愈发难以满足需求。装配式施工作为一种创新模式,将工业化生产理念引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通过工厂预制构件、现场快速组装,有望突破传统施工瓶颈,大幅提升建设效率,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注入新活力,推动行业迈向现代化、高效化发展新阶段。

一、装配式施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优势

1.1 缩短施工周期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装配式施工通过工厂预制构件,可将部分施工工作提前至工厂进行,不受施工现场天气、场地等条件限制。预制构件生产与现场基础施工等工作可同步开展,极大压缩整体施工时间。以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导流洞建设为例,传统现浇施工需依次进行钢筋绑扎、模板搭建、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等工序,每一步都需等待上一工序完成且满足相应条件,如混凝土养护需一定时间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而采用装配式施工,导流洞衬砌预制构件在工厂按标准化流程生产,现场基础施工时,预制构件已完成生产并运输至现场。基础完工后,可迅速进行构件安装,相比传统施工,导流洞建设周期缩短约三分之一,为后续工程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确保工程能提前投入使用,发挥效益。

1.2 保障施工质量

工厂化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可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及养护条件。通过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精准的质量检测体系,能确保构件尺寸精度、混凝土强度等指标符合高标准要求。相比现场施工,工厂环境稳定,减少了因现场复杂环境导致的质量问题,如现场混凝土浇筑易出现的振捣不密实、蜂窝麻面等缺陷。在某水库大坝的装配式护坡建设中,预制护坡块在工厂采用高精度模具生产,混凝土配比精准控制,振捣充分,养护条件恒定。现场安装时,预制护坡块之间通过标准化连接件连接,安装精度高,整体稳定性好。经检测,装配式护坡的抗滑稳定性、防冲刷能力等质量指标均优于传统现场浇筑护坡,有效保障了大坝的安全运行。

1.3 减少资源浪费

传统水利水电工程现场施工,材料堆放杂乱,易出现材料浪费现象,如多余混凝土无法及时利用只能废弃,钢筋切割剩余短料难以再次使用。装配式施工模式下,工厂预制构件时可根据设计精确计算材料用量,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同时,构件运输至现场后,安装过程规范有序,减少了材料损耗。例如在某水电站厂房建设中,传统施工方式木材、钢材等材料浪费率约为 10%-15%textperthousand 。采用装配式施工,厂房的预制梁、柱等构件在工厂生产,材料利用率提高至 95% 以上,现场施工垃圾产生量大幅减少,降低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装配式施工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效率的路径

2.1 预制构件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设计是装配式施工提升效率的基础。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对各类预制构件,如涵管、护坡块、挡土墙构件等进行标准化设计,可减少构件种类,便于规模化生产。统一构件尺寸、连接方式及技术参数,能提高工厂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标准化设计使现场安装更便捷,施工人员可快速熟悉安装流程,减少安装时间。例如,对不同规模水利工程的涵管进行标准化设计,确定几种常用管径、壁厚及长度规格,生产模具可通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现场安装时,因涵管接口标准化,安装精度和速度显著提升,相比非标准化设计,涵管安装时间缩短约 40% ,加快了整个工程建设进度。

2.2 优化运输与安装技术

高效的运输与精准的安装是装配式施工效率的关键。在运输方面,根据预制构件尺寸、重量及施工现场位置,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选择合适运输工具,如大型平板拖车、特种运输船舶等,并采用专业加固措施,确保构件运输安全。在安装环节,利用先进起重设备,如大型履带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结合精确测量定位技术,提高安装精度和速度。以某大型水闸建设为例,水闸的大型预制闸墩运输前,对运输路线进行详细勘察,优化路线避开道路狭窄、路况差地段。采用特制运输车辆,对闸墩进行稳固绑扎。安装时,使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定位,大型履带式起重机精确吊运安装,单个闸墩安装时间较传统安装方式缩短约1-2 天,整个水闸安装工期大幅缩短,提升了工程建设效率。

2.3 施工流程优化管理

科学的施工流程管理可充分发挥装配式施工优势。在工程前期,制定详细施工计划,明确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及现场安装各环节时间节点,合理安排施工人员、设备调配。建立高效信息沟通平台,使预制构件生产厂家、运输单位与施工现场各方实时共享信息,及时解决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控,对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及安装全过程进行监督。例如,在某灌溉渠道装配式施工项目中,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制定精确施工进度计划,各方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时反馈构件生产进度、运输状态及现场安装情况。当预制构件生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运输和安装时,可及时协调解决,确保施工流程顺畅,相比传统施工管理,项目整体工期缩短约 20% ,有效提升建设效率。

三、总结

装配式施工凭借缩短施工周期、保障施工质量及减少资源浪费等显著优势,为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效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通过预制构件标准化设计、优化运输与安装技术以及施工流程优化管理等多方面举措,能有效整合工程各环节资源,提高施工效率,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高效开展。然而,装配式施工在水利水电工程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前期模具投入成本高、部分施工技术不成熟、行业标准有待完善等。未来,需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降低装配式施工成本,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完善行业标准规范。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与应用经验积累,装配式施工有望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更广泛应用,助力水利水电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国家水资源综合利用和能源开发提供更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江宏玲.基于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装配式水利建筑全生命周期质量模型构建[J].科技与创新,2025,(02):18-22.

[2]叶帅.装配式板桩护岸在水利工程中的运用探讨[J].治淮,2024,(05):58-59.

[3]王忠林,李小妮,张少露.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装配式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4,(01):171-173.

[4]张云宁,李敏,宋亮亮,陈金怡.水利工程装配式建筑的生态效率评价[J].水利经济,2023,41(02):47-51+6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