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实践效果
刘洋 周晓祥 李伟伟
1 湖北长捷物流有限公司 430000 2 苏州工业园区迪卡尔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15000 3 身份证号:41082519820710301X
关键词:BIM 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效果;协同管理;管理革新
引言
在建筑行业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暴露出诸多弊端,如效率低下、协同困难以及信息割裂等。BIM 技术凭借其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逐渐成为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核心工具。它以三维模型为基础,集成了建筑项目的各类信息,实现了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再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一体化管理。深入研究 BIM 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实践效果,不仅有助于解决传统管理模式的痛点,还能为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促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实践价值
1.1 提升项目规划与设计阶段的协同效率
在建筑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阶段,BIM 技术的可视化特性使得各专业团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交流设计理念。三维模型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因沟通不畅导致的设计变更,还提升了设计质量。BIM 技术能够实现多专业协同工作,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等各方人员可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设计操作,实时查看彼此的设计进度和内容,及时发现并解决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避免后期大量的返工。
1.2 优化施工过程中的进度与成本管控
在施工阶段,BIM 技术的应用为进度与成本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持。基于 BIM 技术的 4D 模型(3D 模型+时间进度),项目管理人员能够直观地展示施工进度安排,进行施工进度模拟,提前识别潜在的进度风险点。通过将实际进度与模拟进度进行对比分析,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同时,5D 模型(4D 模型 + 成本信息)的应用实现了成本的动态管控,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施工进度实时计算成本支出,对比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成本偏差进行预警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1.3 强化项目运维阶段的信息整合与应用
在项目运维阶段,BIM 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整合建筑项目的各类信息,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记录、设备参数等,形成一个全面的项目信息数据库。运维人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或电脑终端随时访问BIM模型,快速获取建筑物的空间信息和设备信息,提高运维效率。例如,在高校图书馆的运维管理中,通过 BIM 模型快速定位并解决了空调系统的故障问题,维修时间缩短了约 40% 。此外,BIM 技术还可以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通过在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将设备运行数据实时传输到BIM 模型中,运维人员可以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预测性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运维成本。
二、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应用与管理流程融合度不足
目前,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往往局限于模型的建立和展示,与项目管理流程的深度融合存在较大差距。许多企业在实施 BIM 技术时,没有对原有的管理流程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导致 BIM 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例如,虽然建立了 BIM 模型,但在项目进度管理中仍然沿用传统的进度报表和会议汇报方式,没有利用 BIM 模型进行 4D 进度模拟和分析,导致进度管控效果不佳。
2.2 专业人才储备与技术需求不匹配
BIM 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行业内的专业人才储备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缺口。既懂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 BIM 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同时,BIM 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对人才的持续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高校的BIM教育体系尚不完善,人才培养与实际工程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导致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影响了 BIM 技术的应用效果。
2.3 跨参与方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建筑工程项目涉及多个参与方,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然而,目前跨参与方的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完善,BIM 模型的数据标准不统一,不同参与方使用的软件平台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数据丢失或错误时有发生。例如,在某办公楼项目中,由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使用的BIM 软件不同,模型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部分信息丢失,影响了施工进度和质量。
三、提升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实践效果的路径
3.1 推动 BIM 技术与管理流程深度融合与管理流程的深度融合,企业要先对传统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找出能和BIM 技术结合的关键环节。比如,在项目进度管理时,把 BIM 模型的 4D 模拟和进度计划编制相融合,通过制定详细的 BIM 模型分解结构(BIM-WBS)并与进度计划关联,实现进度的可视化展示和动态分析。同时,搭建基于 BIM 技术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将 BIM 模型与进度、质量、成本等管理模块整合,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协同管理。
3.2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针对 BIM 专业人才短缺的情况,企业和高校要加强合作,一同构建完善的 BIM 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优化 BIM 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同时选派有经验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把实际工程经验融入教学中。此外,企业还要加强内部培训,定期组织 BIM 技术培训课程和交流活动,提高现有员工的 BIM 技术水平。
3.3 构建标准化的跨方信息共享平台
为解决跨参与方信息共享问题,搭建标准化的跨方信息共享平台是核心。首先,要制定统一的 BIM 数据标准和模型交付标准,规范模型的创建、传递和应用。例如,国际上广泛应用的 ISO19650 标准为 BIM 信息管理提供了完整的框架和流程,国内也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标准,确保不同参与方之间的信息能无缝对接。其次,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进行信息共享,优先选用支持多参与方协作的云平台,实现模型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实时更新。
四、结论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展现出显著的实践价值,从提升规划与设计协同效率,到优化施工进度与成本管控,再到强化运维阶段的信息整合与应用,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然而,其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技术与管理流程融合度不足、专业人才短缺以及跨参与方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充分发挥 BIM 技术的潜力,企业应推动其与管理流程深度融合,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并构建标准化的跨方信息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1]李松洺羽,王楷泽,田淑钰.基于 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优化[J].价值工程,2025,44(14):161-164.
[2]王骏.基于 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研究[J].城市开发,2025,(09):155-157.
[3]梁霄.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开发,2025,(07):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