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生活情境的初中生物概念教学实践分析

作者

刘桂梅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奠基的关键期,生物学科承担着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现象、理解自然规律、建立科学思维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生物学科大量涉及细胞结构、代谢过程、遗传规律等抽象性概念,学生常出现理解困难、学习倦怠等现象。生活情境教学作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实践路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构建生动、真实的认知环境,使学生在“贴近自我”的情境中内化知识、建构概念。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和调查分析,探讨基于生活情境的初中生物概念教学实践,旨在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支撑。

一、生活情境融入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传统生物教学侧重知识灌输,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和疲惫感日益加剧。相较而言,将抽象生物概念嵌入贴近学生的生活现象,如以“运动后为什么会呼吸急促”引出呼吸作用的教学,以“家中植物为什么放在窗边阳光下”引出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种以“问题—生活—概念”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向主动参与,在生活体验中获得学习驱动力。

(二)增强概念理解的深度与持久性

生物概念理解依赖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建构,生活情境则为这一过程提供了真实、具体的支撑。例如讲授“生态系统平衡”概念时,通过讨论“捕蛇事件引发鼠灾”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捕食关系和种群动态,能够使其在情境化认知中理解复杂的生态平衡机制。与此相比,纯粹的定义讲解往往难以形成长期记忆,情境教学则通过建立“经验—认知”的桥梁,提升了理解的深度与保持的持久性。

(三)促进学科与生活的融合发展

生物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只是知识掌握,更是素养提升与生活能力的培养。生活情境教学打破了课堂与生活的隔阂,使生物知识从“考试内容”转变为“生活工具”。学生在理解人体结构时,不再只是记忆器官名称,而是能将其与健康管理、饮食习惯关联起来;在学习遗传规律时,能结合家族特征讨论个体差异与优生优育问题。这种知识的生活迁移能力,正是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二、生活情境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一)基于现实生活场景的情境创设

教师应从学生身边取材,构建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条件”时,通过“豆芽能否在冰箱中生长”“种子埋在黑布下能否发芽”等生活实验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并在观察与讨论中自主提炼“水分、温度、氧气”这三大条件。再如讲授“细胞分裂”时结合“青春期身高猛长”现象,引导学生从身体变化追溯到细胞活动,实现由表及里的认知转换。

(二)依托实验观察构建概念认知

生活化实验是连接生物概念与学生经验的有效方式。如教学“呼吸作用”时,可组织学生分别测量平静状态和跑步后的呼吸频率及脉搏变化,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引导其认识能量代谢过程的变化。再如在“植物对环境的反应”单元中,用“向光性实验”呈现植物生长方向的变化,通过直观观察形成感性认识,再辅以概念总结,实现从生活到理论的回归。

(三)通过问题探究引导思维迁移

问题设计是生活情境教学的关键一环。教师可设置多元生活化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例如在讲授“遗传与变异”时设问:“双胞胎是否完全相同?”“是否父母近视,孩子就一定近视?”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展开调查、实验和查阅资料,通过数据分析、归纳比较得出遗传基本规律。此类探究活动不仅增强了概念学习的逻辑性,也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生活情境教学的成效评估与优化建议

(一)教学成效的具体体现

从一线教学观察来看,生活情境介入后,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互动频率增加,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在概念掌握方面,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尤其在课后测试和任务型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迁移与应用能力。例如,在一次以“家庭垃圾分类与生物降解”为主题的任务实践中,学生能准确运用所学的“分解者”概念进行分类和说明,显示出学习与生活的有效衔接。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生活情境教学效果显著,但在实践推进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教师对生活情境的理解流于表面,常常只在导入环节设置简单案例,未能在知识展开与巩固中继续深化,使教学回归传统灌输模式。另一方面,受限于时间和教学资源,优质案例素材匮乏,教学实施缺乏连续性与系统性。此外,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差异较大,对于某些情境的理解存在障碍,难以形成一致有效的认知共鸣。

(三)优化教学的策略建议

为了提升生活情境教学的质量,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校本研修、主题教研等方式提升教师情境构建与教学融合能力;二是构建本地化生活案例库,围绕城乡生活、生物资源、生态变化等主题开发区域性教学素材,实现“教材 *+ 本地生活”的联动;三是推进分层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差异设计多元情境任务与评价方式,如小组观察记录、实地调研日志、家庭实验项目等,确保教学覆盖与学生参与的双重广度与深度。

总结:基于生活情境的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概念建构和知识迁移,还为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提供了现实路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经验,精心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任务与评价方式,使生物知识真正成为理解世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未来可通过构建区域案例库、深化教师培训和优化教学资源投入,进一步提升情境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实现初中生物课堂的生动化、实效化与生活化。

参考文献

[1]于新惠.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4,(49):1-4.

[2]吕秀芹.生命教育视域下初中生物生活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幻画报,2024,(11):156-158.

[3]蒋丽.基于初中生物科学思维发展的课后练习题设计与应用研究[D].重庆三峡学院,2024.DOI:10.27883/d.cnki.gcqsx.2024.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