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自动化控制对机电工程生产效率的影响

作者

卢军良 姜希林 邓春风

东阳市尼特科技有限公司 322100 廊坊中油朗威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065000 身份证号:4105221984120172113

引言

在工业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机电工程行业面临激烈竞争,生产效率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其精准性与高效性,逐渐成为提升机电工程生产效率的核心力量。深入探究自动化控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应用中的制约因素并寻求解决路径,对于机电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动化控制提升机电工程生产效率的具体表现

1.1 生产流程优化与人工干预减少

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对机电工程生产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在传统生产模式下,各环节依赖人工操作与传递,流程繁琐且易出错。而自动化控制系统依据预设程序精准执行任务,实现各工序无缝衔接。例如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中,自动化机器人可按照既定程序完成零部件的搬运、装配等工作,大大缩短生产流程周期。同时,自动化控制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人为失误导致的生产延误和质量问题。它还可实时监控生产进度,自动调整生产节奏,保障生产流程稳定运行。

1.2 操作精度提升与产品质量保障

机电工程产品的质量与生产环节的操作精度密切相关。自动化控制技术凭借高精度设备与误差自动补偿机制,显著提高操作精度。在机械加工领域,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设备能以极高的精度进行零部件加工,确保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加工过程,自动补偿误差,减少产品缺陷。同时,它能收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数据并进行分析,为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提供依据。在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中,自动化检测设备可对零部件进行高精度检测,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有效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

1.3 资源调配优化与利用效率提高

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机电工程生产资源的智能调配与优化利用。在传统生产模式下,资源调配多依赖人工经验,易出现分配不均、浪费等问题。自动化控制系统则实时收集生产数据,依据需求智能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机械制造企业中,自动化系统可根据订单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设备与人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它优化库存管理,精准预测物料需求,实现原材料与成品的精准配送与库存控制,降低库存成本。此外,自动化控制系统还能实时监测能源消耗,实施节能控制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自动化控制在机电工程生产应用中的制约因素

2.1 设备与传统生产模式的兼容

自动化设备与传统生产模式在技术、工艺及布局方面存在兼容性问题。传统生产模式基于长期经验与固化流程,自动化设备运行则需新的工艺与管理方式配合。例如,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行要求原材料供应与成品下线无缝衔接,但传统人工搬运与仓储模式难以满足。自动化设备编程与操作方式与传统设备差异较大,企业现有人员难以快速适应,增加培训成本。而且,自动化设备引入对原有生产布局与工艺流程冲击较大,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进行改造优化,以实现自动化设备与传统生产模式的有效融合。

2.2 专业人才短缺

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专业操作与维护人才要求高,但机电工程领域专业人才储备不足。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多学科知识,需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高校与职业教育机构相关专业设置与培养模式不完善,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企业在招聘专业人才时面临困境,且新招聘人才缺乏实际经验,需经过培训与实践才能胜任工作。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成本高、周期长,而人才流失严重,进一步加剧人才短缺问题,影响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效果与

企业的技术进步。

2.3 技术投入成本与效益平衡

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前期需大量资金投入,包括设备购置、安装调试、系统集成与人员培训等。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这是一笔巨大开支。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生产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经济损失。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维护与升级还需持续投入资金。而其带来的效益多在长期显现,短期内企业难以看到明显经济效益,导致前期技术投入成本与短期效益难以平衡。一些企业因担心无法回收投资成本或无法承担高额费用,对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持谨慎态度,延缓其在机电工程生产领域的推广。

三、强化自动化控制对机电工程生产效率提升的路径

3.1 自动化系统与生产流程的深度适配

机电工程领域的企业有必要推进自动化系统与生产流程的深度融合适配。在引入各类自动化设备之前,应当对现有的生产流程展开全面细致的分析,精准找出其中的瓶颈环节以及可以优化的空间,进而挑选出适宜的设备并开展定制化的集成工作。企业需要加强同设备供应商及专业服务商之间的协作,共同解决适配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保证自动化系统能够与生产流程实现无缝衔接。

3.2 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面对专业人才短缺这一现实问题,机电工程企业应当构建起一套分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内部培训计划,针对现有员工的不同岗位和技能水平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充分挖掘内部人才的潜力,让现有员工能够更好地适应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的需求。其次,要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通过校企协同的方式,共同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还要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主动吸引行业内的专家以及技术骨干加入企业,为企业注入新的技术活力。

3.3 技术投入规划与效益评估

企业需要制定出阶段性的技术投入规划以及配套的效益评估体系。在制定规划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现有的生产能力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方面的投入,避免盲目投入带来的资源浪费。要明确每个阶段的投资预算、想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具体的时间表,确保整个投入过程能够有序推进。同时,要建立一套综合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从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改善、成本节约、市场竞争力增强等多个维度,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得出的结果,及时对技术投入策略进行调整,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比。

四、结论

自动化控制技术对提升机电工程生产效率具有显著作用,但应用中受设备兼容性、人才短缺、技术投入成本等制约。通过推动自动化系统与生产流程深度适配、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技术投入规划等路径,可充分释放其效能,推动机电工程行业向高效化、智能化发展。这将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为工业智能化转型注入强大动力,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辽原.机电工程中照明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与节能策略研究[J].中国照明电器,2025,(06):162-164.

[2]权涛.机电工程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研究[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3,(08):122-124.

[3]宋宏燕.PLC 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3,40(0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