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构建与实施效果分析
孙柏果 杨秋华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一、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在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随着产业升级与技术迭代,社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复合化、创新化特征。传统以期末考试为主的单一考核评价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评价主体单一、忽视过程性学习等问题,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制约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传统考核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一)考核内容片面
传统考核评价体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查,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不足。期末考试题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实践操作,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核心技能在考核中未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现象,难以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考核方式单一
考核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通常仅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水平,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进步。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由于期末考试具有偶然性,一次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存在评价结果不准确的风险。
(三)评价主体单一
在传统考核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主要是任课教师,学生、企业导师、同学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度较低。教师单方面的评价缺乏多视角的反馈,难以全面了解学生在不同场景下的学习表现和能力水平。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企业导师更有发言权;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同学之间的评价更具客观性。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考核评价目标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旨在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元化考核,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应用,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提升职业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二)丰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涵盖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多个维度。在理论知识方面,除了考核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外,还应增加对行业前沿技术、新技术标准等内容的考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践技能考核注重对学生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编程控制、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核心技能的评估,通过实际操作项目、实验实训等方式进行;创新能力考核可设置创新设计项目、技能竞赛等环节,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职业素养考核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方面,通过企业实习评价、小组项目表现、日常行为规范等进行综合评定[2] 。
(三)多样化考核方式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实训记录、小组项目进展等进行考核,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存在的问题;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期末考试、项目成果展示、技能鉴定等方式,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定。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课程论文等形式;实践考核通过现场操作、模拟项目、企业实习等方式进行;线上考核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在线测试、学习进度跟踪等;线下考核则注重实际操作和面对面交流,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多元化评价主体
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企业导师评价、同行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形成全方位的评价网络。学生自评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企业导师评价能够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客观评价,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同行教师评价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的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公正。
四、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分析
(一)实施案例
以某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2023 级学生为对象,选取《单片机应用技术》开展多元化考核试点。重构考核内容,理论知识占 30% ,聚焦单片机原理、C 语言编程等核心理论;实践技能占 70% ,侧重最小系统搭建、智能项目开发等实操环节。考核采用 “过程性评价( 60% ) + 终结性评价( 40% )” 模式。过程性评价涵盖课堂表现(15%)、作业实验(20% )、阶段性项目( 25% );终结性评价通过理论考试( 15% )与成果答辩( 25% )完成。评价主体中,教师、企业导师、学生自评与互评分别占比50% 、 25% 、12.5%、12.5%,并配套细化评价标准,确保考核科学公正。
(二)效果分析
1.学生层面
通过对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前后学生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学生的实践技能成绩显著提高。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实施前学生实践技能平均成绩为 72 分,实施后提高到 85 分。
2.教师层面
教师通过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表现和企业导师的反馈,增加了对复杂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教学内容和实践训练,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专业建设层面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学资源的整合。根据考核评价结果,专业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企业真实项目和新技术应用的教学内容。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化,企业参与到专业教学和考核评价过程中,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实践资源和技术支持,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
五、结论
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传统考核评价体系局限性的分析,构建了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其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湃,杨芳霞,李秀红,于航,杨秀平.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与指数模型构建探索[J].大学教育,2022,(09):281-283.
[2] 李慧慧,张艳红.基于过程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7(0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