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链设计与高效课堂达成实施策略

作者

王锐

漯河市第二实验中学 河南漯河 462000

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任务链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环节,合理的任务链设计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本文以初中数学教材为依托,探讨任务链设计的理论基础、原则及实施策略,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任务链设计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法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构建知识体系。任务链设计是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交互,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任务链设计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思考和总结,促进知识的建构。

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应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通过参与实践共同体的活动,逐渐掌握知识和技能。任务链设计将数学知识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或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应关注学生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任务链设计通过合理设置任务难度,使每个任务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能力。

二、初中数学任务链设计原则

任务链设计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通过合理设计任务序列,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了确保任务的有效性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任务链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任务链设计的核心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明确每个任务的具体目标。教学目标是任务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任务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确保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解方程,并能够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任务链可以设计为“解简单方程”“解复杂方程”“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每个任务都围绕目标逐步深入。

目标导向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分解任务内容。每个任务都应有明确的目标指向,避免任务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例如,在学习“函数”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能够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任务链可以设计为“理解函数概念”“绘制函数图像”“分析函数性质”“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等,每个任务都紧扣教学目标,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二)层次递进原则

任务链设计应遵循层次递进原则,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设计。这种结构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避免因任务难度过大而产生挫败感。每个任务都是前一个任务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为后一个任务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任务链可以设计为“认识基本几何图形”“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解决几何图形的综合问题”。通过这种层次递进的任务设计,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层次递进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任务的难度应适中,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完成。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任务链可以设计为“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绘制二次函数图像”“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每个任务的难度逐步增加,学生在完成前一个任务的基础上,能够顺利过渡到下一个任务,从而实现知识的逐步积累和能力的逐步提升。

(三)情境性原则

任务链设计应注重情境性,将任务设计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情境可以是生活情境、实际问题情境或数学探究情境等。例如,在学习“概率”时,可以设计“抽奖活动中的概率问题”“天气预报中的概率应用”等任务,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概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情境性原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来源和应用。例如,在学习“统计”时,可以设计“调查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并进行数据分析”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统计的方法和意义。这种情境化的任务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合作性原则

任务链设计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合作任务可以设计为“小组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等。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性原则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享不同的观点和方法,拓宽思维视野。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设计“小组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共同总结几何图形的性质。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任务链设计实施策略

任务链设计的实施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精心组织和引导,确保任务链的有效实施。以下是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入任务

任务链的实施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任务链中的第一个任务。情境可以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故事、游戏等,这些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例如,在学习“函数”时,教师可以创设“商场打折促销”的情境,引入“根据折扣计算商品价格”的任务。具体操作可以是:教师展示一张商场促销海报,上面写着“满100 减 20,满 200 减50”等促销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购买的商品价格为 150 元,实际需要支付多少钱?”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明确任务要求,引导自主学习

在任务链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每个任务的具体要求和目标,让学生清楚自己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以及达到什么标准。明确的任务要求能够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开展学习活动,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自己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任务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自己解方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例如,教师可以问:“方程两边可以同时进行什么操作?”“如何将未知数移到一边?”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组织合作学习,促进交流与分享

合作学习是任务链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于合作任务,教师需要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能力、性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合理的分组能够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避免因成员能力不均衡而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分工明确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和责任感,避免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通过交流与分享,学生能够互相启发,拓宽思维视野。

例如,在“小组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任务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测量一种几何图形的边长、角度等数据,然后共同分析图形的性质。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各小组,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及时反馈与评价,调整任务链

及时反馈与评价是任务链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任务链的设计。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个任务中普遍存在问题,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辅助任务或调整任务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例如,如果学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任务中普遍出现错误,教师可以增加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五)总结与拓展,巩固知识与技能

在任务链完成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总结与梳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知识与技能。拓展任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度,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统计”后,教师可以设计“调查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并进行数据分析”的拓展任务。具体操作可以是:教师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数据,然后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这种拓展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巩固统计知识,还能够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结语

任务链设计是初中数学任务驱动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设计任务链并有效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任务链设计的原则和实施策略,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数学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侯丽丽.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2025(9):166-160.

[2]杨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微[J].启迪与智慧:下,2022(8):117-119.

[3]吴若冕.初中数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构建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6(14):3.

[4]石忠.任务驱动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与思考[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4(12):1.

[5]黄陆珍.实施"任务驱动",构建高效课堂——以"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17):2.

本文系 2024 年度漯河市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初中数学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链设计与高效课堂达成策略研究》(课题编号 LHKT202410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