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任德强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610032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情境创设策略
1.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数学源于生活,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创设购物打折、计算优惠金额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
情境创设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建筑物、家具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
2.情境创设的方法
生活情境: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如家庭收支、运动比赛等,将其融入数学教学中。以“概率”为例,可以创设抽奖活动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概率的概念。
故事情境:借助有趣的数学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有理数的加减法”时,可以引入“小猴子分桃子”的故事,通过小猴子分桃子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问题情境:提出具有挑战性且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函数”时,提出“如何根据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确定速度”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式学习策略
1.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探究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结论。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不同三角形的内角,然后通过拼接等方法探究内角和的规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一定理。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这为他们今后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2.探究式学习的实施
明确探究目标: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探究的目标和重点。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
提供探究材料和工具:根据探究内容,为学生准备必要的材料和工具。如在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时,提供尺子、量角器、剪刀等工具,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合作,鼓励他们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例如,在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各小组通过测量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计算比值,最后总结规律。
总结与评价:在探究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他们的探究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思维可视化策略
1.思维可视化的价值
数学思维往往较为抽象,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例如,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数与式”的知识结构,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思维可视化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各个要素,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
2.思维可视化的工具与方法
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来整理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以“一次函数”为中心,分支包括定义、图像、性质、应用等内容,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系统地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图形与图表:在教学中,利用图形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通过绘制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分布情况。
数学建模: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的构建和求解,实现思维的可视化。例如,在解决“如何设计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花坛”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建立矩形面积与边长的函数模型,利用图像或表格展示面积的变化情况,从而找到最优解。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差异化教学策略
1.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都存在差异,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通过实施差异化教学,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差异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2.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方式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重点讲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基本性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探究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图像的变换等更深入的内容。
个性化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如数学小论文、数学建模题目等;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基础性作业,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个别辅导: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对于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情境创设、探究式学习、思维可视化和差异化教学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传奇故事,2023(43):7374.
[2]李彬.基于初中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数学之友,202 4,38(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