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学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法

作者

杨孝刚

广汉市三星堆第一学校

一、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将新知识与已有经验相结合,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发明对当时社会生活和后世的影响,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类型,如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等。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对于具有较强语言智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进行历史故事的讲述;对于空间较强智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制作历史地图来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3.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目标,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历史思维能力等动作技能目标。例如,在学习“近代中国的屈辱”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民族的苦难,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方法

(一)创新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在农村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情境中。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感受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然后再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刘备、曹操、孙权等人物,讨论他们的政治策略和军事行动,增强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兴趣。

2.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这些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例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你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教材、查阅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逐步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涵和意义。

3.项目式学习法

项目式学习法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历史相关的项目,如“家乡历史文化的调查”“历史人物的小传编写”等。以“家乡历史文化的调查”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调查家乡的历史遗迹、传说故事、民俗文化等,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通过这种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1.挖掘乡土历史资源

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如古建筑、古村落、历史传说等。教师可以这些将乡土历史资源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古建筑,如古祠堂、古庙宇等,让学生观察其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艺术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还能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

学校图书馆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书籍、杂志等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如历史小说、历史传记、历史研究著作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教师可以推荐《林则徐传》《曾国藩家书》等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

3.整合网络资源

虽然农村学校的网络条件可能相对有限,但教师仍可以通过一些免费的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等网站获取历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学术论文等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些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和改编,使其更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阅读历史文章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联系生活实际

历史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生活结合,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时,联系当地农业,让学生了解其对南方农业的影响及当今体现,感受历史价值,激发兴趣。

2.开展历史故事分享活动

学生对历史故事兴趣浓厚。教师可定期组织分享活动,让学生课余收集并讲述故事,课堂上邀请学生分享并引导讨论。这不仅能锻炼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3.组织历史主题班会

历史主题班会结合教学与活动,形式多样,如“历史人物评选会”和“历史知识竞赛”。学生可通过讨论、评选、抢答等方式参与,营造轻松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加强课堂互动

1.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合作能力。教师可按兴趣、能力分组,每组负责一个任务。如学习“世界古代文明”时,分组研究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希腊文明,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完成任务并展示汇报。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2.师生互动交流

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交流,关注学习状态,及时反馈指导。例如,讲解历史事件时提问学生,认真倾听回答并给予肯定、鼓励和补充。同时,利用眼神、表情等非语言交流,营造和谐氛围。

3.学生自主评价与反馈

自主评价与反馈能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情况,为教师调整策略提供依据。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反思。如完成任务后填写自我评价表,评价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也可评价小组成员表现。这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调整策略,提升学习效果。

结语

在农村学校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加强课堂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适合农村学校历史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建玲.浅析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J].文渊(高中版),2021(5):00282-00282.

[2]梁高原.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中外交流,2019,026(04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