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化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卢薇
杭州轻工技师学院 310005
据预测低空经济到 2025 年其市场规模将会突破1.5 万亿元。杭州作为国家首批设立的低空经济示范区,目前面临着较大的人才缺口问题,迫切需要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探索精准化的服务路径去实现该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杭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杭州作为国家首批低空经济示范区正踊跃布局低空经济的发展版图,余杭区的“中国飞谷”打算开通 200 条无人机航线,钱塘区的“低空智谷”则将目标锁定在高端制造与智能物联方面,预计到2027 年产业规模能突破 600 亿元。这样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浙江省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预测数据,到2025 年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智慧巡检等新场景会创造超过10 万个技术岗位。当下杭州低空经济产业链包含了研发、制造、运维、监管等多个专业领域,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人才缺口主要体现在无人机工程师、飞控系统设计师、航线规划师等技术岗位,以及运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等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这种人才供需失衡的状况限制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脚步,急需建立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与产业发展相适配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1]。
二、杭州低空经济人才培训精准化服务模式创新实践
(一)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打造产教协同新生态
杭州市已经构建起一个包含10 家评价机构、4 家培训机构以及 40 家企业单位的低空经济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产业联盟,打造出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育链条。杭州现代技工学校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无人机操作课程的招生规模成倍增长,培训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在萧山区,开设低空专业的高校可获得最高达500 万元的资金补贴,这极大地调动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如迅蚁科技这样的创新企业与高校进行深度对接,联合开发了“无人机物流算法”等前沿课程,达成了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基于此,杭州智力运动中等专业学校和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探寻“政产学研资用”平台型发展路径。此外各培训机构积极邀请企业技术骨干走进课堂,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项目研发,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二)数字技术赋能培训,构建智慧学习新平台
杭州的低空经济人才培训平台把5G-A 通信、VR/AR 等前沿科技融入其中,为学员给予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同时杭州现代技工学校和迅蚁科技共同开发了“智能无人机培训系统”,该系统把 AI 算法与实操训练结合起来,可为每一位学员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另外余杭区的“中国飞谷”率先构建了低空经济人才培训数字化平台,对 200 多条无人机航线的实操数据加以整合,建立起包含“低空+制造”“低空+物流”“低空+文旅”“低空 +. 农林”等多元场景的案例库,平台还引进了区块链技术,将学员的学习过程、技能评测、企业实训等数据上传到链进行存证,形成可信的人才成长档案。
(三)多元评价体系优化,完善人才认证新标准
杭州地区的人力社保局携手行业协会共同制定了分层分类的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借助杭州市低空经济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产业联盟构建了统一的评价平台。评价涉及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以及项目实践等多个方面,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引入作为考核载体。评价形式采用“ 1+X. ”证书制度,注重职业资格认定,也看重专项能力证书的获取。余杭区会定期组织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等职业技能竞赛,借助竞赛来促进评价以及培训。并且建立了能动态更新的人才评价机制,依据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评价指标。在认证标准上,设置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序列,每个等级都明确规定了对应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以及工作年限要求。
(四)政策支持精准施策,营造发展激励新机制
杭州市围绕财政资金、制度创新以及评价激励等多个方面,构建起了一套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其中萧山区针对开设低空专业的高校,给予额度高达 500 万元的资金补贴,这一举措切实有效地调动了教育机构积极投身于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工作的热情。余杭区则发布了《低空经济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7 年要达成培训 3000 人次低空经济技能人才以及新增500 名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还规划建设 3 家以上区级低空经济技能大师工作室、1 家区级实训基地以及 1 家低空经济社会评价组织。这些政策措施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基础之上,变得日益重视制度创新以及长效机制的构建。区人社局创新性地推出了包含“培训+评价 + 竞赛+联盟 ⋅+ 激励”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并组建了由 10 家评价机构、4 家培训机构以及 40 家企业单位共同参与的低空经济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产业联盟。针对企业主体,对于那些获得适航取证的企业给予最高3000 万元的奖励,以此激发校企深度合作所蕴含的内生动力。
三、“精准化服务”模式创新的成效与启示
(一)培训模式创新成效
杭州低空经济人才培训“精准化服务”模式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果,单余杭区就达成了培训3000 人次低空经济技能人才的目标,新增了 500 名高技能人才。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全市组建了由 10 家评价机构、4 家培训机构以及 40 家企业构成的产业联盟,构建起了完备的人才培育生态链。杭州现代技工学校无人机操作课程的招生人数成倍增长,钱塘区“低空智谷”项目促使产业规模突破600 亿元。在人才供给质量方面,培养出的技术人才掌握无人机装调检修等专业技能,还拥有跨学科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推广应用建议
依据杭州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未来若要推广“精准化服务”模式,需着重把控以下关键要素:一方面要重视产教协同机制的搭建,以龙头企业与品牌院校为核心,构建区域性人才培养联盟,促使培训资源的配置得以优化。要建立囊括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多个维度的多元评价标准,引领培训机构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另一方面需积极借助数字化手段提高培训精准度,借助大数据分析掌握产业人才需求趋势,实现供需的精准对接[2]。此外还要鼓励培训机构与产业园区、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展开深度合作,打造融合培训、孵化与就业功能的产业人才培育生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时代杭州采用精准化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成功解决了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未来需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优化培训体系,完善激励机制,促使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欧衍建.职业技能培训创新路径与可持续发展策略[J].四川劳动保障,2025,(05):56-57.
[2]陈斌,黄文明,翁武芳,等.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优化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4,(17):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