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民阅读素养提升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路径探索
徐冰心
南通理工学院 226001
引言
随着全民阅读素养提升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愈发凸显。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任务,更应成为提升学生整体阅读素养、拓宽国际视野、增强文化理解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审视当前教学实践,发现其与全民阅读素养提升的目标要求之间仍存在一定距离。这种现状呼唤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以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一、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在对接全民阅读素养提升目标时,面临几个现实困境:第一,教学目标存在偏差。许多课程的教学重点仍集中在帮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等标准化考试上。这使得教学过度关注词汇记忆、语法分析和快速寻找答案的技巧训练,相对忽视了培养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内涵、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及持续阅读的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被简化成了应试能力。第二,教学内容更新不足。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托,但部分教材内容相对稳定,更新速度较慢,难以充分反映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科技前沿和多元文化现象。学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有时显得陈旧或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关联度不高,难以激发持久的阅读热情和深度的文化思考。第三,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依然普遍。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缺乏主动探究、合作讨论和表达个人见解的机会。这种单向传授的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作为积极阅读者所需的分析、质疑和创新能力。第四,评价体系不够全面。评价往往依赖期末笔试,题型多集中于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表层信息的理解和词汇语法知识。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深层含义、分析论证逻辑、表达个人观点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评价相对薄弱,难以全面反映学生阅读素养的真实发展水平。
二、面向素养提升的教学改革核心路径
为应对上述挑战,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服务于全民阅读素养提升,可聚焦以下几个关键方面进行改革:
(一)重塑教学目标,聚焦核心阅读素养
教师要在保持必要语言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深度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找出文章的主旨大意,还要能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如何组织观点,以及文字背后隐含的意义。比如在阅读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文章时,学生应该既能抓住作者的主要论点,又能看出作者使用了哪些证据支持观点,以及可能存在哪些未明说的假设。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还要学会判断信息的可信度,识别作者可能存在的偏见或立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这种能力不仅对学术研究很重要,对日常生活决策也同样重要。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认识这些差异,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比如在阅读西方媒体的报道时,学生需要了解报道角度可能反映的文化立场。或者通过推荐与学生兴趣相关的读物,设计有吸引力的阅读任务,创造轻松的阅读环境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
(二)更新教学内容,贴近时代与学生需求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补充新鲜素材,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当下的语言使用场景。国内外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专业机构的分析报告、知名学者的博客文章等都是很好的补充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能提供最新的语言样本,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正在发生的重要变化。或者可以围绕一些与学生生活和未来密切相关的主题,比如科技创新、文化多样性、环境保护、职业发展等,收集整理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应该包括不同难度、不同文体、不同观点的文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由教研组老师共同完成,也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推荐材料。另外还可以提供几个备选主题或文章清单,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阅读。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三)革新教学方法,强化互动与深度参与
混合式教学是有效的改革方向,通过线上平台发布预习材料,如用学习管理系统推送背景资料等,让学生课前了解主题,节省课堂时间用于深度活动。线下课堂是学生展示、讨论和实践的场所,可通过小组分析文章结构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问题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有挑战性且联系现实生活的问题链,如阅读人工智能文章时让学生讨论 AI 对未来职业的影响。任务导向教学需设计实际应用场景,如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制作信息图表,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传统考试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实际阅读能力,新评价体系应多元化,除期末考试外,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如课堂参与度。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反馈,也可让学生评价他人作业提高评判能力。同时,制定与教学目标一致的清晰评价标准并提前告知学生,如评价读书报告从多维度制定细则,小组项目考虑团队合作表现,明确标准能指导教师评分和帮助学生针对性学习。
三、关键保障:教师发展与支持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真正落地见效,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首先要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通过专题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让教师充分理解全民阅读素养的具体内涵,认识到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这种理念转变不能停留在表面,需要教师真正内化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学校可以组织工作坊,邀请有经验的教师示范如何进行文本深度解读,如何设计批判性思维训练活动。还可以开展混合式教学、多元评价等方面的实操培训,让教师掌握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培训内容要贴近实际教学需求,避免过于理论化。同时,建议建立校内或校际的教研共同体,定期组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这些资源应该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师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结语
将全民阅读素养提升目标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当前高校外语教育的重要任务。这需要切实调整教学目标,使其聚焦于核心阅读素养的培养;更新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时代脉搏和学生需求;变革教学方法,增强课堂互动与学生深度参与;完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素养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任贝贝.大学英语阅读混合式"金课"建设[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5):148-150.
[2]李芬芬.“互联网 + 成人社团”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2023.
[3][1]李静春,杨梅.混合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以《全新版大学高阶英语Ⅱ》“ALoveofReading”为例[J].现代英语,2022,(14):37-40.
(本文系 2023 年度科研项目“全民阅读背景下基于学习通的民办本科英语阅读资源共建分享和使用研究”(课题批准号:2022XK(R)71)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