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 AI 为媒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作者

叶贵良

福建省漳浦第三中学 36321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乃是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载体,理应紧跟时代步伐融入新技术元素,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技术课堂赋予了全新教学可能性,于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课程里,借助设计融合 AI 技术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可使抽象教学内容变得生动且富有趣味,依据粤教版教材内容特性,把 AI 技术融入课堂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深入领会教材知识点,又能培育学生运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AI 辅助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一、AI 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里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像是智能对话、语音识别以及图像处理等AI 技术给课堂给予了全新的教学体验,以粤教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2 教材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来讲,在讲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时候,AI 技术可生成时间轴动态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学生可借助智能对话深入知晓各个时期的技术特点。在第二章“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教学过程中,AI 技术可以模拟展示信息系统的输入、处理以及输出等功能,使得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可感,AI 技术还可为学生给予个性化学习辅导,依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推荐适宜的练习内容,智能评测系统可迅速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觉知识掌握中的薄弱环节,这些应用充分呈现了AI 技术在提升教学效率、优化学习体验方面的关键价值[1]。

二、AI 融合教学活动设计思路

(一)基于教材内容的 AI 实践活动规划

粤教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2 教材的第一章里设计了剖析信息社会特征的实践活动,此活动要求学生借助AI 文本分析工具,去收集整理近期的科技新闻报道,从中提取关键信息,绘制出信息技术发展脉络图谱,在“信息技术的影响”单元,学生可借助 AI 对话工具采访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以此了解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针对第二章的内容,设计了“智能订票助手”实践项目,学生要分析订票系统的组成要素,运用AI 对话接口设计简单的订票对话流程,在“计算机工作原理”单元,利用 AI 可视化工具展示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处理过程,这些活动设计紧密围绕教材重点,能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AI 辅助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

在教学活动组织期间采用小组协作模式来开展AI 实践任务,每个小组安排三到四名成员,依据成员各自的特点进行分工合作,就粤教版教材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功能”而言,有一组同学负责收集订票系统的用户需求,另外一组同学负责设计对话流程,以及一组同学负责测试交互效果,活动里运用 AI 协作平台,以此支持小组成员在线展开讨论、实现资源共享以及获得实时反馈,教师在活动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适时给予技术支持以及方向指导,依据任务的难度,合理地安排课内外时间,保证学生能充分地进行探索又不会产生挫折感,活动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协作能力[2]。

(三)AI 实践活动的评价标准制定

评价标准设计运用多维度考核方法,着重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融合起来,在知识掌握这个维度,会考察学生对于信息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水平,于技能应用维度,评估学生运用 AI 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创新思维维度,关注学生在活动当中提出的独特见解以及创意方案。以粤教版教材第一章项目案例作为例子,评价指标涉及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研究报告的创新性等,采用同伴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项目成果,推动互学互助。

三、AI 融合教学活动实施要点

(一)AI 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选择 AI 工具时要考虑适用性、易用性以及安全性这三个要点,在粤教版高一信息技术教材第二章的教学里,选用拥有良好交互界面的 AI 对话工具,以此支持学生对信息系统的输入输出功能展开探索,文本分析类AI 工具应当有中文分词、关键词提取等基础功能,方便学生对信息处理过程给予分析。可视化工具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图表模板,帮助学生可直观地展示数据分析结果,还要注重 AI 工具的数据隐私保护工作,保障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多种 AI 工具进行组合应用,让它们各自的优势得以发挥。

(二)课堂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

在实践活动开展的实施阶段,要妥善做好课前准备以及课中引导工作,课前准备涉及了测试 AI 工具功能、编写实践指导手册、设计活动流程等多方面内容,以粤教版教材第一章“信息技术发展脉络”单元作为实例,学生借助 AI 工具去收集并整理科技发展史料,制作数字化时间轴,教师则需要预先准备典型案例,演示 AI 工具的使用方法。在课堂实施进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索,针对学生在使用 AI 工具时所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以此保证活动可顺利推进[3]。

(三)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反馈

学习效果评估运用形成性评价方式,以此建立学习档案来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于粤教版教材第二章“信息系统功能”的单元教学里,借助观察记录、作品分析等办法,去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状况,设计阶段性测评任务,用以检验学生运用 AI 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收集整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意想法以及解决方案,构建起优秀案例库,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活动成果,推动经验分享以及互相学习,依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实践活动设计。

四、结语

把 AI 技术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综合性实践活动里,能切实提高教学成效,借助精心规划的AI 实践活动,学生于动手操作中深化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培育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教学实践显示,AI 技术的引入让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未来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 AI 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设计更多具创意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给予优质的信息技术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张雷.人工智能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J].学周刊,2024,(24):77-79.

[2]陈鹏.人工智能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的构建与优化[J].人民教育,2025,(02):79-80.

[3]邓智杰,王阳.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中信息技术思维型课堂教学探究——以“递归法”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4,(35):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