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孕育桃李,文化润泽生命
赵修臻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2022 级 134504
教育管理者一直追求“文化立校”的教育理想,而对于班主任来说,“文化立班”是彰显学校文化内涵的前提。尤其对于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来说,一个有文化品味的班级环境至关重要。如果我是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我会不断思考实践,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有文化气质的班级,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修养。未来的某一天我真的加入班主任队伍,我想做以下尝试:
一.用文化引领精神,让制度代替管理
白居易诗言: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我认为班级制度和风气在班级组建的初级阶段必须初具规模,初见形态。让学生在有效的制度下、良好的风气中自我管理,健康成长。
1.深入领会班级文化
“班徽、班风、班训、班歌”是班级的文化内核,是学生的精神引领。在这些文化内核的形成过程中,我会立足于主题班会,带领学生一起思考探讨,最终确定“班徽、班风、班训、班歌”。我觉得班徽图标为远航之帆,浩渺之水,寓意为:帆船在暗流汹涌的海面上行驶,船帆涨得饱满,乘风破浪,直向梦想的彼岸,作为青少年要志当存高远,为理想而拼搏。“班风”为:自律,自爱,自强。意在要求同学们不管在学习生活中,还是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都要做一个守规则,有独立人格,有坚强品质的人。“班训”为:“向阳而生,逐光而行”,意在警示同学们以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一切,心有暖阳,逐光追梦。“班歌”为《天行健》,意在激励同学们在人生的风雨中要自强不息,坚韧刚毅。君子处事,应忠厚和顺,容载万物。
“班徽、班风、班训、班歌”像航行中的灯塔,即给人以光明,也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知不觉以此指导自己的言行。每个人都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努力打造自己,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班级风气也会积极向上,团结和谐。
2.周密制定“班级公约”
学生的个性成长是在各种规范的影响下不断完善和成熟的。学生除了必须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外,还要遵守《班级公约》(即班规), 在“班规”制订过程中仍然立足于“主题班会”,在班会课上,师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呈现可行性意见。在主题班会上逐条分析,商讨推敲,最后由班委会归纳整理,确认无异议条款后在全班公示,公示之后方可正式执行。日常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按照“班规”约束自己,尤其是班委会成员更要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不管哪位同学一旦触犯班规定然受到相应的惩戒。不姑息,不迁就,让班规有执行力,并非形同虚设。
3、谨慎选择班级干部。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出色的班委会是必不可少的。组建班集体时我会缜密的观察辨识,并结合民主选举,最终选定一些有责任心,自立自强、宽容团结的学生分别担任相应职务。同时,实行班长选聘制,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受聘班长在自我管理的同时,要了解其他同学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相关班级干部要各尽其职,发挥职能,责任到位。各科课代表的选择一定是本学科的优秀学生,保证其他同学在单科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定期召开班委会,班委会成员首先自我查摆,以不断完善,然后分析班级工作得失,交流研讨,寻求有利于班级发展的最佳方案。
4、切实践行班级责任。每个学生都是班级一份子,为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把教室门窗、玻璃、黑板、多媒体设施、劳动工具等公共财产分配到人,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卫生委员负责检查、督促班级责任落实情况,并根据同学们表现加分奖励或扣分惩戒,让同学们在奖惩功过中明确规则,担负责任。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都是班级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在主动承担班级管理工作中,更加热爱这个班集体。在规范的班级管理中,班级风气会大有改观。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会自然流露出一种文化素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在学习上不仅有竞争,还有互帮互助;在交往中会有摩擦,也一定有彼此包容和相互谅解。
5、有效利用德育活动
撷水之灵性,润德之美好。德育为育人之根本。德育活动能极大促地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我会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懂得抓住一切机会展示锻炼自己,向各种困难挑战。大合唱比赛,领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找专业教师精心指点,为调动学生热情,我会积极参与到合唱队伍中去,以饱满的激情参与学生的成长。课程是德育的载体。立足学生成长规律,我会紧密结合“班会课程”“仪式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家长课程”等一系列课程体系,铺就生命成长的彩虹桥。
德育是跃动的风景,每一次德育活动都最大程度地助力学生成长。每届运动会,领着同学们充分准备,强健体魄,历练韧性;艺术节上,鼓励同学们积极报名,借助这一平台发挥特长,展示自我。体能训练锤炼意志,拔河比赛凝聚班魂;包饺子大赛传递家的温情,义卖活动播撒善的种子;研学路上,领着学生用脚步丈量自然,以实践读懂社会。
二、家校沟通是学生成长的红纽带
不知什么原因,也不知从何时起“家校关系”变得像“医患关系”那么紧张。毋庸置疑,每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家校的良好沟通是学生成长的红纽带。只有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才能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相关信息,从而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因此,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适时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现状,和家长共同解决问题。此外,通过约谈、随访等方式保持与家长的和谐沟通,在家校沟通中帮助家长掌握处理亲子关系的方法,从而增强家校沟通的合力作用。
三、关注心理健康,给学生一片心灵净土
当今校园,心里不健康的学生趋于上升趋势,他们遇事易钻牛角尖,走不出内心的阴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因此,新生刚入学时,我会逐一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脾气秉性,有的放矢地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运用心理学知识巧妙处理相关问题。如某同学性格孤僻、急躁易怒。我会首先找话题和他聊天,侧面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课堂上下,我努力发现他的闪光点,尽量将他的思想拉回正确的轨道。同时叮嘱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动向,一定以赏识鼓励为主。我相信及时有效的心理教育,会让这个孤僻个性的孩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有意识地改善自己。
班级,是学生安放身心的土壤,只有播散文化的种子,生命才能绚烂如花。我愿意做那个播撒种子的人,一路耕耘,不问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