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高年级读写融合的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作者

马宇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中心小学 225500

第 1 章小学语文高年级读写融合现状的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问卷调查跟课堂观察相结合这种研究办法,挑选 W 市三所城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当作样本进行分析。

1.1 读写结合活动感知与体验

为剖析学生对读写活动的兴趣状况,围绕读写结合活动开展调查,学生对语文课堂里的读写结合活动兴趣处于一般水平,占比为 32.73% ,学生对读写结合活动的兴趣程度仍有提升空间,教师需要探寻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与兴趣的办法。

同时,围绕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展开调查。学生普遍认为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认为“一般相关”的比例最高,为 26.36% 。这反映出学生对阅读与写作关系的认知较为模糊,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1.2 读写结合的频率调查

为了了解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读写结合活动的频率,展开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读写结合活动的频率不高,每周 1-2 次是最常见的选项,占比 27.27‰ 。这说明教师需要增加读写结合活动的组织次数,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综合素养。

同时,对写作时运用读写结合的频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写作时,学生“有时做到”主动运用课文中学习到的表达方法,占比 30.00% 。这说明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读写结合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需要加强相关训练和指导。

1.3 读写融合的学习与反馈

在希望的读写结合训练形式方面,学生更希望以“仿写佳句”的形式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占比 20.18% 。这说明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模仿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仿写练习和指导。

在读写结合练习对语文成绩的提升效果方面,学生认为现有的读写结合练习对提升语文成绩的效果一般,占比 29.09% 。这说明现有的读写结合练习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第 2 章大单元视角下小学高年段读写融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读写融合的频率较低

读写结合活动在频率方面呈现出极为欠缺的状况,于小学高年段的日常教学进程之中,将近一半的读写结合活动频率处于“从不”或者“很少”的情形,在大多数情形下,教师没有在课堂之上为学生构建起阅读与写作相互连通的桥梁。

写作过程中同样出现了读写结合不够紧密的状况,“有时”以及“很少”可做到读写结合的占比接近半数,这意\`味着学生于写作进程里,很少有机会主动去运用从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句式以及写作手法等知识。

2.2 读写融合的方式单一

学生所期望的读写结合训练形式呈现出多样的态势,其中仿写佳句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达到了 20.18% ,这体现出学生对于提升基础写作技巧存在需求,仿写佳句作为一种有一定基础性且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可帮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去学习以及模仿优秀的语言表达,然而在当前的教学过程当中,或许对这一方式存在过度依赖的情况,致使其他丰富多样的训练形式未能得到充分的运用。在可完成读写任务的有效方式里,“实践体验”以及“方法指导”所占比例并列处于最高位置,这很明显地显示出,学生对于亲身体验以及系统的方法指引怀有强烈的渴望之情,然而当下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更多运用传统且单一的方式,像是侧重于理论讲解,仅仅向学生灌输写作技巧,却忽略了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去感悟并运用这些技巧。

2.3 读写融合的课外拓展不足

老师拓展教材之外读写材料的频率在整体一般,其中“有时”以及低于“有时”的频率占比超过了 70% ,另外,在观察和访谈中也得知,在小学高年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运用丰富的课外资源去充实学生的读写学习,除了教材所推荐的少量阅读书籍之外,教师很少引导学生去涉猎经典的文学名著、科普读物以及时事新闻等多种类型的文本。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视野被限制在了较为狭窄的范畴内,难以接触到更为丰富多样的语言风格、写作手法以及知识内容。

第 3 章大单元视角下小学高年段读写融合教学的改进对策

3.1 增加读写融合的频率

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每一篇课文实际上都是非常好的读写融合素材库,以讲解《落花生》这一课时为例,在引导学生领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品格的赞美之情之际,还可顺势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当中有哪些人像花生一样,随后让学生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创作一篇短文,来描述身边有类似品质的事物或者人物。另外教师可以设定固定的读写融合时段,比如每周安排一节专门的读写联动课,挑选与当周写作主题相关的多篇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像描写景物时的多角度描写方法、叙述事件时的情节设置技巧等,紧接着进行写作实践,依靠高频次的训练,强化学生的读写转换能力。

3.2 多样化读写融合的方式

为了打破当前的僵局,教师可以积极推行改写、读写等多样化策略,以《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变换故事的叙述视角,从曹操、鲁肃等不一样人物的角度重新讲述这个故事,以此促使学生从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故事内容,同时掌握不同视角下的叙事技巧,续写同样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办法,《祖父的园子》课文通过回忆童年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生活,展现了童年的快乐与无忧无虑。结尾处对园子的描写和对童年的回忆,引发了对童年时光的无限留恋,让学生进行作文描述自己最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人物形象与主题的理解,又可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3.3 丰富读写融合的课外拓展

教师需要积极去构建班级阅读体系,定期向高年段学生推荐像《青铜葵花》《狼王梦》这类适合他们的经典书籍,并且组织班级读书分享会,当学生们在分享阅读感悟的时候,能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还可学习他人从阅读里提炼观点、组织语言的方法,以此为写作积累素材和技巧,在写作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创办班级作文集,定期征集学生的优秀习作,按照不同主题分类整理之后印刷成册,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校外读写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后,让学生撰写参观心得,把在博物馆中获取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思考用文字呈现出来,又或者参加社区举办的征文比赛,在真实情境中锻炼读写融合能力。

第四章结论

本研究围绕大单位视角下小学高年级读写融合教育展开深入探讨,剖析教学现状、明确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措施,有望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优化教师教学方法,推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融合教育朝着更高效、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为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及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江琳.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读写融合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24,(32):100-102.

[2]潘志琴.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写作的问题与改进[J].小学教学设计,2024,(15):23-26.

[3]蒋惠玲.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能力培养策略分析研究[J].考试周刊,2024,(2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