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巧用低结构材料开展幼儿美术活动

作者

贾二曼

保定铁路幼儿园金台佳苑园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的:儿童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低结构材料具备原料易得、安全环保、应用范围广等优势,还兼具丰富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可变性,正合适为幼儿提供更多自由创作和探索的空间,充分展现幼儿的想象水平,提升幼儿的美术实践能力。

一、赋能低结构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多元应用途径

本着开放性、自主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我们把幼儿美术活动材料从高结构材料转向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低结构材料,巧妙借助生活周边的资源,用泡沫、吸管、纸箱、纸杯、瓶子、瓶盖、水果网、海绵、碎布、毛线、纽扣等等这些不存在固定约束玩法与清晰目标的材料开展美术活动。同时充分挖掘沙、石、泥、土、草、树等材料的作用,利用这些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进行或画、或剪、或粘……形成一幅幅生动的作品。例如“树”的挖掘,春天用花瓣拼画,夏天用树叶粘贴画、树叶点缀画、树枝装饰画,秋天用落叶做拓印、树枝树叶立体造型创作等等。经过课题组对低结构材料的深入挖掘,主要开发了下列应用途径,分别是拓印法(树叶、石头、瓶盖、水果网等等)、拼贴法(树叶、树枝、纸杯、毛线等)、编织法(树枝、藤蔓、吸管、毛根、麻绳等)、点缀法(泥、沙、泡沫、碎布、牙刷、海绵等等)、组合法(纽扣、布料、石头、纸盒、树叶、贝壳、电路板、光盘等等)。

二、探究低结构材料激发幼儿美术兴趣的方法

从低结构材料的特性来看,其结构简单、色彩鲜艳、形状各异、可重复使用、趣味性十足。而幼儿由于身心发展水平尚且较低,通常会表现出动手能力强,而动脑能力相对薄弱的特点。所以针对这种认知特点,幼儿园教师在投放低结构材料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精尖,而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实际需要来进行材料投放,这样才能够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美术区域活动的开展效果。方法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激发兴趣。小班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完善,可投放一些较大、易操作的材料,如大纸盒、大积木、塑料瓶、瓶盖、海绵等;中班幼儿能力有所提升,可以投放一些中等大小、需要一定技巧操作的材料,如小树枝、树叶、小珠子、毛线等;大班幼儿则可投放更具挑战性的材料,如金属丝、小零件、泥条、吸管、贝壳等。方法儿:按照主题活动投放材料,围绕不同的活动主题投放与之相关的低结构材料,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连贯性。比如在“春天”主题活动中,投放花瓣、柳条等材料;在“秋天”主题投放树叶、水果网等材料;在“布”的主题活动中,投放各种不同大小、材质的布、毛线、纽扣等。并定期更新和调整材料,保持幼儿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持续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方法三:通过集体教学、主题谈话等途径,开展头脑风暴,引导幼儿发掘材料如何利用,再进一步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意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开展创作的兴趣。并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去大胆表达自已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分享自己创作的快乐。例如中班开展的"塑料瓶变形记"系列美术活动,孩子们对瓶子充满了无限好奇,在不断的探索中,用拓印、绘画、彩泥、泥条等等创作方式,不仅使平淡的瓶子变美丽变立体,更一直保持着创造的热情,充分展现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挖掘低结构材料提升幼儿美术核心经验的策略

幼儿美术学习的核心经验是: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挖掘低结构材料的特性,激发幼儿对美的感知,引导他们想象美、表现美。策略一: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视频等方式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对低结构材料的兴趣和创作欲望。如在开展“废旧物品大变身”活动前,教师给幼儿讲一个关于环保小卫士用废旧物品制作宝贝的故事,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不要受材料原有功能和形态的限制,对幼儿独特的创意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策略二:引导幼儿探索材料特性与使用方法。在投放低结构材料后,教师先让幼儿自由探索材料的特性,如触摸材料感受质地,观察材料的颜色、形状等。然后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材料使用方法,如如何用胶水粘贴材料、如何用剪刀裁剪材料、如何用画笔点缀材料等,绝不能限制幼儿的创造性发挥。策略三:鼓励幼儿合作与交流。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合作中共同完成美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分享材料和创作经验,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策略四:有效评价幼儿作品。评价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创造力、表现力、合作能力等,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幼儿自评和互评等。评价语言要具体、积极、鼓励为主,多发现幼儿作品中的闪光点,给予针对性的建议,避免简单重复性评价。

四、运用低结构材料助力幼儿园艺术特色建设

首先,从儿童视角出发开展园所环境创设,让幼儿手中的低结构材料作品充分发挥空间营造的巨大优势,园所处处体现了低结构材料带来的惊喜。例如:幼儿园的星娃太空探索主题墙、航天主题微景观、春天主题微景观、秋天主题微景观、冬季主题微景观、机器人主题微景观、十二生肖环创墙等等。其次,开启家园共育新模式,幼儿园设置“材料漂流站”,倡导家庭一起进行材料收集活动;创办家长工作坊,指导家庭亲子开展低结构材料美术活动。最后,形成了一套可视可操作的园本美术教育活动案例集,丰富了园所课程内涵,为打造幼儿园艺术特色品牌奠定了基础。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我们深入挖掘重组低结构材料资源,通过撕、印、吹、捏、剪、贴、拓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美术创意活动,感受不同美术形式的艺术效果,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从而提升幼儿美术核心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

[2]林琳李琳.学前儿童艺术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8

[3]陈琳低结构材料在中班美术区中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J].民族文汇2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