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化学品质课堂构建研究

作者

蓝万山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河池高级中学 广西河池 547000

一、引言

化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不仅传授基础化学知识与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载体。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这些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素养等问题,需要深入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品质课堂构建路径,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高中化学品质课堂构建的现状分析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品质课堂构建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学目标上,部分教师仍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未能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机融入教学目标设计,导致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性和发展性。教学内容方面,部分教师过分依赖教材,未能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对新人教版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重组和拓展,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探究式、合作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应用不足,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深度参与的机会,难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评价方式同样存在问题,目前多以纸笔测试为主,评价维度单一,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关注不足,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和素养水平。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化学品质课堂构建路径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明确品质课堂方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核心素养导向的品质课堂首先需要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入研读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机融入教学目标设计,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目标体系[1]。例如,在新人教版必修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单元教学中,不仅要设定"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等知识目标,更要设计"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间的转化规律,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等素养目标。同时,教学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和发展性,关注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品质课堂的实施提供明确方向。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重组,丰富品质课堂内涵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丰富,但教师不能简单照本宣科,而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重组和拓展。一方面,教师可以整合教材内容,形成主题式教学单元。例如,将新人教版必修一中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整合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单元,通过对比学习促进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应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入化学学科前沿和社会热点问题。如在《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中,可引入"碳中和"背景下的化学反应调控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拓展,使品质课堂内涵更加丰富,促进学生多方面素养的协同发展。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创新,提升品质课堂实效

教学方法是品质课堂构建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一方面,可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问题。例如,在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设计"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探究活动,学生通过提出假设(如"催化剂种类影响反应速率")、设计方案(控制变量对比实验)、动手实验(测量不同条件下氧气产生速率)、收集证据(记录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总结影响因素及规律)的完整科学探究流程,深入理解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机制,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2]。另一方面,可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通过递进式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如在《原电池》教学中,设计"水果为何能制作电池?"(现象观察)、"如何提高水果电池电压?"(条件优化)、"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本质分析)等问题链,引导学生从水果电池的宏观现象入手,逐步探究电子转移路径与离子迁移规律,建立"氧化还原反应驱动电子定向移动"的认知模型,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此外,小组合作学习可通过角色分工促进思维碰撞,项目式学习能整合知识解决真实情境问题,这些方法灵活运用可进一步提升品质课堂实效,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四)基于多元评价的评价体系完善,保障品质课堂质量

评价是品质课堂构建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首先,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其次,应丰富评价形式,除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可采用实验操作考核、学习档案袋评价、口头报告评价等多种形式。例如,在新人教版必修二《有机化合物》单元学习后,可要求学生制作"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主题展板,并进行口头汇报,评价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再次,应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运用,通过个性化评语、师生面谈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生持续发展。通过完善评价体系,为品质课堂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化学品质课堂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化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并将其有机融入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方法创新和评价体系完善等各个环节。通过新人教版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路径、教学内容重组策略、教学方法创新方法和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方案,为高中化学品质课堂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研究表明,品质课堂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更能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育恒.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实践[J].亚太教育,2024,(16):57-60.

[2]马艳红.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4,(13):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