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建筑能耗特性的集中光伏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研究

作者

孟秀云

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 四川省 610000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增加,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峻,各国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尤其是太阳能发电。建筑能耗占全球能源消耗的较大比例,如何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已成为建筑领域的核心问题。光伏发电系统作为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能够减少建筑能耗并降低对外部电力的依赖。然而,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配置不合理影响了其经济性和稳定性。因此,基于建筑能耗特性进行光伏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是推动建筑绿色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关键。本文将分析建筑能耗特性并研究集中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优化配置问题,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

一、建筑能耗特性分析

(一)建筑能耗的构成与特点

建筑能耗主要包括建筑的采暖、空调、照明、通风、热水等各类能耗。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建筑能耗特性逐渐发生了变化。现代建筑中,采暖和空调能耗占据了建筑总能耗的主要份额,尤其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建筑的能源需求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建筑的照明系统、电子设备等负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的能耗水平。建筑能耗的分布具有季节性差异,尤其在夏季和冬季,空调和采暖的负荷较大,因此,针对不同季节的能耗特性进行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配置显得尤为重要。建筑能耗的特点在于其变化性和动态性,建筑的能源需求与外部环境条件(如气候、日照时间等)密切相关。不同季节和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建筑的能耗模式,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建筑的采暖能耗明显增加,而在炎热的夏季,空调能耗也达到高峰。因此,为了实现建筑能效的最大化,必须在光伏发电系统的配置中充分考虑这些能耗特点,确保系统能够根据建筑的需求动态调整。

(二)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

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包括建筑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使用的设备和系统、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建筑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建筑的能效水平,合理的建筑布局和朝向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例如,南向窗户的设计能够利用阳光进行被动采暖,降低取暖负荷。建筑的隔热性能对能耗也有着显著影响,良好的隔热设计能够减少外界气候变化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从而降低空调和采暖的能耗。此外,建筑使用的设备和系统,如空调、供暖系统、照明设备等,也对建筑的总能耗产生直接影响。现代建筑越来越多地采用节能型设备,这有助于降低建筑的能耗,提升建筑的整体能效。外部环境条件,如气候、温度、湿度、日照时间等,也对建筑的能耗特性产生影响。例如,在阳光充足的地区,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建筑提供大量的绿色能源。此外,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也会影响建筑的总体能耗,尤其是在极端气候地区,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往往更为剧烈。因此,在进行集中光伏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时,必须综合考虑建筑能耗的所有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容量配置方案,确保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的实际需求。

(三)建筑能耗数据采集与分析

为了精准分析建筑能耗特性,首先需要对建筑的能源需求进行数据采集。现代建筑能耗监测技术可以实时收集建筑内外部的各种能耗数据,如电力、热能、照明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够明确建筑的能耗模式、季节性变化和设备负荷等关键指标。基于这些数据,能够为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实时采集的数据可以揭示出建筑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的能源消耗变化趋势,帮助优化光伏系统的容量设计。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预测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能耗需求,为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配置提供更加精准的依据。通过对历史能耗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能耗高峰期和低谷期,进而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光伏发电的输出容量,以达到最佳能效。有效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不仅能够帮助设计出最合适的光伏发电系统容量,还能在后期运行中优化能耗管理,进一步提高建筑的能源自给率。

二、集中光伏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的理论模型

(一)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构成与运行原理

集中光伏发电系统是指将多个光伏组件集中安装在一个区域内,通常通过光伏逆变器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并接入建筑或电网的发电系统。光伏组件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转换成电能,是系统的核心部分。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适合建筑使用的交流电,并保证电力的稳定输出。监控系统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与高效性。储能装置则用于存储多余的电能,以备夜间或阴雨天等低光照条件下使用,从而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强度、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逆变器的性能及系统的整体损耗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可以评估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发电能力。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直接影响了系统的电力输出,而逆变器的质量和效率则决定了系统是否能够将产生的电力有效转化和传输到建筑或电网中。

(二)光伏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

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配置是影响其经济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容量配置过大不仅导致初期投资过高,还可能因过度发电而造成电力浪费;容量过小则无法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降低系统的效益。因此,在进行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时,必须根据建筑的能耗特性、日照条件、光伏发电效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优化模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第一,建筑的能耗需求,包括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能源消耗;第二,太阳辐射强度,具体体现在不同地区和季节的光照条件上;第三,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考虑到组件的性能差异及其系统损耗。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基于最小化初期投资与运行成本,并最大化能源自给自足率的原则,进行容量配置优化。该模型通过优化算法寻找最佳容量配置,既能确保系统的高效运作,又能降低建设成本,提升光伏发电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三)优化算法的选择与应用

在光伏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中,常用的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等。这些优化算法能够在多变量的复杂环境中,通过反复迭代和调整,找到最优解。遗传算法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学原理,通过进化过程逐步筛选出最优的容量配置方案,能够有效处理大规模的优化问题;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则模拟群体智能,通过粒子之间的信息交流寻找最优解,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适用于解决多峰问题;模拟退火算法模拟物质的热力学过程,通过逐步降低温度来寻找最优解,具有较强的跳出局部最优解的能力,适用于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这些优化算法能够有效提高光伏发电系统容量配置的精确度,降低系统的成本和风险,并保证光伏发电系统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优化算法不仅能确保光伏发电系统满足建筑能耗需求,还能优化成本、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集中光伏发电系统优化配置的实际应用

(一)案例分析:某高效住宅区的光伏发电系统配置

在某高效住宅区,针对建筑的能耗特性进行了集中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优化配置。通过对该住宅区能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发现住宅区的能耗峰值出现在夏季的空调使用时段,且冬季的采暖负荷较大。结合该地区的日照条件和太阳辐射强度,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了系统容量配置优化。在优化过程中,首先考虑了该区域夏季空调负荷和冬季采暖负荷的不同需求,进一步结合建筑的实际电力消耗模式,模拟出建筑在不同时间段的电力需求。最终,优化结果显示,安装 300kW 的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基本满足住宅区夏季和冬季的能耗需求,并且通过储能装置解决了夜间和阴雨天气的电力供应问题。储能系统能够储存白天多余的电能,在夜间或光照较弱的情况下为建筑提供电力支持,确保建筑的能源自给自足。该系统的实施不仅有效降低了住宅区的外部电力需求,还大幅减少了能源消耗,实现了绿色能源的自给自足。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看到,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配置,不仅能够降低运营成本,还能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进一步推动低碳建筑的建设。

(二)案例分析:商业综合体的光伏发电系统容量配置

在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建筑的能耗需求以照明、空调和电梯等为主。通过对该综合体的能耗数据分析,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光伏发电系统容量进行优化配置。首先,通过对该综合体全年能耗模式的详细分析,考虑了不同季节的空调负荷、照明需求及电梯的能耗特性,结合当地的日照强度和季节变化,设定了合理的容量目标。最终优化方案为安装 500kW 的光伏发电系统,该系统能够满足商业综合体日常运营中的约 60% 的电力需求。系统安装后,电力供应主要依靠自发的太阳能电力,减少了对外部电网的依赖,同时降低了建筑的碳排放量。在系统运行的第一年,光伏发电系统不仅大幅降低了电力成本,还通过与电网的互动,实现了电力盈余的回馈。多余的电力被输送至电网,并按电力公司相关政策获得补偿,进一步提升了建筑的能效水平。这一配置方案证明了通过合理的容量优化配置,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商业综合体的运营成本,还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推动建筑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建筑的绿色竞争力。

四、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建筑能耗特性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优化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能耗的光伏发电系统优化方法。研究表明,合理配置光伏发电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能源自给率,降低运营成本,推动建筑的绿色发展。通过优化光伏系统的容量配置,建筑不仅能实现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还能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降低对外部电力供应的依赖。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光伏发电系统将在更多建筑中得到应用,并为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推动全球绿色建筑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亚轩 . 光伏发电在智能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J]. 大众标准化 ,2024,(24):114-116.

[2] 胡刚刚 .G 公司光伏发电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D]. 山东大学 ,2024.DOI:10.27272/d.cnki.gshdu.2024.004601.

[3] 李卓 . 我国光伏发电对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影响研究 [D]. 江西财经大学 ,2024.DOI:10.27175/d.cnki.gjxcu.2024.002213.

[4] 王道君 . 铁路机辆段所、站区房屋实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建设方案研究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22):26-28.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4.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