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筑结构渗漏水处理方法
连锋超
身份证号码:412725199210266515
1、引言
地下轨道交通建筑结构渗漏水的原因繁杂,包含结构裂缝、施工缝处漏水、管道穿墙部位漏水等情况,其中地基沉降、温度应力或者材料老化往往是结构裂缝的成因,施工缝漏水主要是施工时接缝处理不好或者防水材料性能欠佳所致,管道穿墙部位漏水大多和密封措施没做好相关,这些情况使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的防水性能遭受巨大挑战。针对这几种渗漏状况,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给出了注浆法、防水涂料法、防水卷材法、结构加固法等多种处理办法,每种方法都有利弊且适用于不同渗漏情形,注浆法施工方便、渗透性佳,裂缝修复时广泛应用,防水卷材法整体防水性能良好,在大面积渗漏治理时效果显著,而且预防性措施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若在设计阶段周全考虑防水方案的合理性并严格把控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则能大幅降低渗漏水发生的几率,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可进一步证实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并给未来类似工程提供珍贵经验。
2、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筑结构渗漏水处理方法研究
2.1 渗漏水成因分析及影响
现代城市交通中,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是重要部分,其建筑结构的防水性能直接关系到运营安全和使用寿命,但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时渗漏水问题广泛存在,这是制约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结构裂缝、施工缝漏水、管道穿墙处漏水和外部水压变化等都会造成渗漏水,其中混凝土收缩、温度应力或者地基沉降不均常常导致结构裂缝,而施工缝漏水大多是因为施工时接缝没处理好或者密封材料老化失灵,管道穿墙处漏水一般由密封工艺有毛病或者长期振动使部件松动引起,并且地下水位波动、降雨量增多等外部环境变化会使渗漏现象更严重,渗漏不仅减弱结构整体强度,还可能导致钢筋生锈、混凝土脱落等,从而危及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统计显示,这几年我国好多城市的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由于渗漏水问题,维修成本在总维护费用里占比超 30%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严重影响,所以深入探究渗漏水成因和影响,对提高地下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很重要。
2.2 常见渗漏水处理技术评估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筑结构渗漏水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多种处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且每种方法均有适用条件与优缺点[1]。注浆法是比较常见的修复手段,把化学浆液或者水泥浆液压入裂缝或者空隙内就会形成密实的防水层进而阻止水分渗透,裂缝较宽或者渗漏点明确的时候用这种法子比较合适且操作简单、见效快,不过注浆法对施工人员技术要求比较高并且浆液扩散范围不好精确掌控可能致使局部修复效果欠佳。防水涂料法是在结构表面涂上弹性防水材料形成连续的防水膜从而阻隔水分侵入,大面积轻微渗漏的时候用这种方法较为适宜且对于新建工程预防性处理尤其合适,但是防水涂料耐久性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时间久了可能会出现开裂或者脱落情况。防水卷材法和这两种法不同,它是通过铺设高分子防水卷材来提供更强的防水屏障,复杂结构的防水处理适用这种方法且使用寿命比较长,可是施工时对接缝处理要求比较高,稍微不小心就可能存在渗漏隐患。结构加固法从根源上减少裂缝产生的做法是增强结构本身的承载能力,严重渗漏或者结构损伤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合适,不过成本比较高且施工周期也比较长。总而言之,各种渗漏水处理技术各有长短,实际应用时要依据渗漏类型、工程条件以及经济成本合理挑选。
不同渗漏类型的最优处理方案得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评估,就像处理施工缝渗漏时,注浆法和防水涂料法一块用修复效果会大大提高,而管道穿墙处渗漏嘛,用上防水卷材法加上密封胶就挺合适的。这几年材料科学进步了,新研发的防水材料给渗漏水处理带来好多可能,修复效率和耐久性也提高了不少 [2]。不过不管用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都是保证修复效果最关键的,分析好多项实际工程案例就能知道,施工管理严格且质量检测到位的话,渗漏水问题复发率能大大降低,地下轨道交通工程也能长期稳定运行有保障。
2.3 创新型渗漏水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随着城市发展离不开地下轨道交通工程,而传统的渗漏水处理技术存在局限性,所以随着科技发展,创新型渗漏水处理方法逐渐在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中被应用,这带来新思路。有一种值得關注的方法叫自修复混凝土技术,这种材料内部有特殊微生物或者化学物质,裂缝出现的时候能自动激活并产生填充物以实现自我修复,这样既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又大大提高结构耐久性。还有种创新技术是把智能监测系统和渗漏水处理相结合,在结构里装传感器就能实时监测水分变化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潜在渗漏点,然后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此法在好多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都验证过了且有效降低渗漏水问题发生的次数。另外,纳米材料的应用让防水技术也取得突破,因为纳米涂层可形成超疏水表面从而使结构抗渗性能大大增强。创新型方法用于渗漏水处理后,不仅提高处理效率,而且给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还给行业发展技术指明方向。
3、结论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筑结构渗漏水问题的解决事关城市交通系统安全运行且对延长工程寿命也意义重大,研究表明结构裂缝、施工缝以及管道穿墙处这些薄弱环节是渗漏水的主要源头,注浆法、防水涂料法、防水卷材法和结构加固法等技术手段在实际运用时效果明显,通过分析不同处理方法的适用性并拿具体工程案例来验证后得出针对渗漏类型的最优解决方案且要着重指出设计阶段优化防水方案与控制好施工质量的重要性,这几年的数据表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一直在增长且每年新增线路超 500 公里,所以预防和治理渗漏水问题成了行业关注的重点,研究成果不但给渗漏水处理提供理论支撑而且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打下实践方面的基础,这对推动地下轨道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3]。
参考文献:
[1]张旭海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基坑围护结构渗漏点对其周边地下水渗流场变化规律的影响 [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4(08):224-229.
[2]魏万兵 ; 黄国兴 ;. 轨道交通地下连续墙基坑渗漏水处理方法 [J]. 价值工程 ,2020(09):193-194.
[3]谢林星 ;. 轨道交通地下连续墙基坑渗漏水处理方法 [J]. 价值工程 ,2020(19):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