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

唐庆忠

广东省湛江雷州市第七小学  524200

前言

小学是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学生天真活泼,具有很高的可塑性,运用德育可以对学生进行无形的干扰和感染,可以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根基。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丰富内容和充满人文色彩的语文教学情境,都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利因素,因此,语文也成为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媒介。身为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感染,可以促使他们在学习语文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从而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虽然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年代,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在给我们的工作提供方便的时候,也给我们增加了许多的诱惑和麻烦,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的小学生。部分学生对手机上瘾,缺乏法制观念,在网上随意传播自己的个人资料,侵害了别人的隐私。这些不健康的行为严重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而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辨别是非的本领,提高他们的法律道德意识,让他们学会做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作出正确的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阶段是儿童认识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此阶段进行道德教育可以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因为学生的认知还不够完善,所以无法以理智或者情感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学业和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所以,在这个阶段,老师要对他们进行理智的思考,使他们能够建立起一个整体的世界观,从而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语言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以往的语言教育,忽视了对人的情感培养,对人的全面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而对道德教育的关注与强化,则可以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个性。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同时,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继承,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课堂中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是语文知识获取和语文素养培养的最根本途径。在学校里,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是以文本的形式进行的,而在学校里,学生们所学习的课程都是以赞美伟大人物、赞美壮丽山河为主题的,在道德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教育过程中,要把道德教育和课堂教育结合起来,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课堂上,老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发掘教材中隐藏的道德因素,用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白杨》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同学们闭上双眼,把自己的思绪集中在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中,那里有一株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任凭狂风怎样猛烈地刮,它们都岿然不动,似乎在迎接着狂风。在这种想像中,学生似乎真正地体会到了白杨的顽强,此时,我便适时地引入话题,事实上,在戈壁上,并非只有一株又一株挺拔的白杨,而是一批又一批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他们长年无法归家,在艰苦的条件下,为了维护边疆的安宁,为了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引起同学们的感情共鸣,使其心系边疆战士,并从中学习边疆战士保卫国家,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精神,从而激发他们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决心。

(二)识字中渗透德育

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通常都是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演示,学生在下面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自己的阅读和书写,这样的识字教学方式,不容易让孩子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在认字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汉字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利用汉字自身的笔画、结构和形状等特征来进行道德教育,让他们认真地看着自己所学的汉字,想一想它们与道德品质、为人处世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语文和道德的有机融合。其实,通过对字形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可以对生字的发音、笔画和结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个时候,老师要帮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所包含的意义,让他们了解做人的基本原则,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在教授“美”字时,老师先是在黑板上写下此字,继而把其中的“大”字改成“女”,形成新奇字形以引起学生好奇,接着展示标准“美”字并指导学生比较,告知他们有些汉字由多个汉字构成,唯有相互结合整个汉字方能和谐体现其含义,如此教学既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结构之美,又引导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学会合作与谦虚以培养成更好的人,这种将道德教育融入语文课堂的方式有效实现了教育与育人的结合,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三)朗读中渗透德育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学好小学语文,必须要主动地运用朗读的功能。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文本,同时也可以通过朗读来培养语感和对思想感情的影响,这就说明了朗读和道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在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多朗读,多体验,把他们带到文本的设定环境中,去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引起他们的思想共鸣。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部分时,我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向学生展示了漓江的美景,并配上优美的乐曲,在画面中荡漾着涟漪,山光水色,让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自然会提高他们的感情,让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让他们对自己的祖国产生浓厚的感情,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自有其道理,以小学语文课程浓厚人文气息为德育渗透契机,老师们应尽可能发掘教材德育元素对学生潜移默化教育,尽全力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之合格人才以贡献于祖国建设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定业. 寓德育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J]. 读写算,2012(02).

[2]马永平.如何寓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J].祖国:建设版,2014(07).

[3] 戚加东. 寓德育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J]. 读写算,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