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资源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黄梅芳
连州市北山中学 513400
随着数字化资源的广泛运用,教师要合理把握剪纸教学方法的创新,文章主要对数字化资源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数字化资源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数字化资源是初中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基础,更是推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创新的核心支撑。它不仅为课堂教学手段、方法与模式的革新提供有力保障,更能针对剪纸艺术的核心环节——基本纹样制作(如锯齿纹、月牙纹、柳叶纹、水滴纹等),搭建具象化、可操作的教学路径,为剪纸教学的扎实推进筑牢根基。同时,数字化资源的运用极大丰富了剪纸教学内容,让美术课堂不再局限于教材插图或教师范画。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教学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引导学生接触、了解更多优秀剪纸作品,有效增强学生的艺术感知力,进一步拓展美术课堂的教学容量与育人维度。
数字化资源深度探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解读美术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不仅融合更多艺术知识和美术技巧,还拓展传统文化内容,增加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美术素养,为学生跨文化交流与多元化艺术表达奠定坚实基础。数字化资源促使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教师能够利用更多网络设备、数字化手段,如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虚拟技术等,直观呈现剪纸艺术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与分析,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多元化互动,同时,数字化资源的利用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呈现,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美术课堂中,完成自主学习和探索,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全天候、自由自主的学习空间。同时,数字化资源打造虚拟学习空间,引导学生沉浸式感受和体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感受艺术魅力,体会美术剪纸的特色和内涵,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数字化资源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资源利用率不足
数字化资源在运用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资源利用的多样化和准确性,数字化资源分配不平均,且利用率较低,未能在数字化资源运用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教学设计,往往只是简单的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搜集民间剪纸作品。同时,资源分布不平均增加美术教学难度,不利于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学生的数字化资源感知能力较差。
(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不强
初中美术剪纸教学的要求较高,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技巧与专业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探索剪纸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自主实践剪纸技巧。然而,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限,缺乏专业性的技能储备,未能合理运用数字化资源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影响学生接受多元化的学习机会,部分教师自身的信息能力有限,不利于剪纸艺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性发展。
(三)缺乏差异性和个性化教学
初中生个性鲜明,每个学生的艺术认知不同,艺术感知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数字化资源的运用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差异性的教学资源,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然而,教师只是笼统运用数字化资源,搜集更多拓展性知识,并没有构建在线学习平台,无法支持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学生在群体中的个性无法得到突显。同时,教师所获取的数字化资源缺乏趣味性,影响学生的兴趣发展,无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三、数字化资源在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分析
(一)合理运用数字化资源,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在数字化资源利用过程中,教师要搜集更多教学内容,拓展相关文化知识和艺术技巧,让学生感受剪纸的艺术表达形式,体会剪纸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利用这种表现形式增强学生的文化感受,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那么,教师应做好备课管理,围绕剪纸艺术展开积极的资源探索,不仅要获取更多关于剪纸的艺术技巧,掌握剪纸的具体方法,让学生体会剪纸作品的生动形象,还要适当融合传统文化知识,以剪纸为基础上搜集更多文化内容,讲解剪纸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探索剪纸的发展历史和表现形式,从而拓展课堂教学容量,增加更多剪纸教学内容。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吉祥物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剪纸的表现技巧,通过各种吉祥物剪纸艺术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技巧的具体体现,还要搜集关于中华传统吉祥物的文化背景,以及剪纸的历史发展情况,带给学生丰富的文化感受。剪纸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在南北朝时期技术发展逐步成熟,唐宋时期得到普及与运用,最终在明清时期最为鼎盛。为学生介绍剪纸的发展历史,呈现生动形象的吉祥物剪纸作品,让学生深度感受剪纸艺术浓厚的文化底蕴,帮助学生接受更多的文化知识。
(二)打造多元化教学情境,营造艺术文化氛围
对于美术剪纸教学来说,由于剪纸的艺术内涵较为丰富,剪纸艺术涉及大量的技法与专业知识,教师要结合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打造多样化教学情境,深入感受民间剪纸的独特魅力,自主动手实践,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多元化教学情境打造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字化投影技术,利用剪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剪纸的艺术特色,能够投射到白板上,形象生动,让学生自主触摸和感受,探索剪纸的民俗文化,营造积极的艺术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文化感受 [2]。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生肖的联想》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投影的方式将生肖剪影进行立体化呈现,打造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剪纸,再利用投影的方式让学生探索生肖的特点,帮助学生产生深层次的学习感受。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根据生肖剪影的特征,自主完成剪纸操作,发挥学生想象力,思考生肖剪影应该如何表现才能够体现不同动物的特点。这样一来,利用数字化资源打造真实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给予学生深刻的剪纸感受,体会剪纸的艺术氛围,逐步引导学生自主艺术创作。
(三)增加自主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在初中生美术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剪纸操作,掌握更多剪纸技巧,将剪纸与文化内容深度融合,让学生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设计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开展自主鉴赏,观察与欣赏民俗剪纸艺术品,增强学生的艺术感受,自主体会美和表达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搜集更多具有特色的民俗剪纸艺术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共同鉴赏,体现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美术素养。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面具的设计制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入体会剪纸作品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美的感受,接受美的熏陶,在美的感染下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术素养。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积极讨论面具的剪纸创作,利用数字化资源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面具作品,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作为学生审美积累的重要素材,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面具剪纸艺术品的具体技巧与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将剪纸艺术代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构建线上学习平台,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
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常见技巧的学习,包括绘画、手工等,剪纸艺术教学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字化资源运用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创作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线上学习平台,对学生的技巧练习提供基础保障 [3]。那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推送关于剪纸的技法视频,学生自主观看并学习,跟随技巧视频完成练习,并与其他学生积极沟通,交流剪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大家动手做条龙》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动手,设置“龙”的主题引导学生剪纸创作,学生可以在线上学习平台上获取更多视频资料,完成技法的自主学习和运用,进而完成具体的剪纸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掌握更多剪纸技法,还能够评估学生的技法学习状况,评价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创造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剪纸作品,并在课堂上积极展示,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初中剪纸教学作为重要的学科内容,教师要合理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将数字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全面整合教学内容,发挥数字化资源多元化的优势,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兵宁 . 数字化美术资源与美术课堂相结合的策略 [J]. 中国新通信 ,2024,26(14):80-82.
[2] 钱文聚 . 初中美术课程中剪纸艺术教学初探 [J]. 知识窗 ( 教师版 ),2022(09):39-41.
[3] 孙慧 . 数字化时代资源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J]. 艺术大观 ,2021,(23):119-120.
作者简介:黄梅芳,1976 年8 月生,女,汉族,籍贯广东连州,本科学历,初中美术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非遗剪纸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