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课改下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作者

陈晓峰

永靖县大成中学 731600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回族、东乡族等多民族聚居区,地理位置偏远、教育资源不均衡、母语与文化环境特殊,英语教学长期存在“费时低效”的问题。同时,该地区初中生控辍保学现象较多,许多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和动力,英语教学难度较大。探索符合临夏回族自治州实际的英语教学路径,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促进教育公平、培养跨文化人才的重要举措。

一、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困境——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一)语言环境缺失,实践机会匮乏

临夏回族自治州多以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为主要交流工具,汉语为第二语言,英语则成为“第三语言”,学生缺乏使用英语的真实场景。例如,在当地一些农村初中,学生仅能在英语课堂接触英语,课后无英语广播、英文书籍等资源,更难遇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这种“课堂内学、课堂外忘”的现状,导致学生“听得懂、说不出”,语言能力停留在“应试解题”层面,与新课改“用英语做事情”的要求脱节。而且,由于控辍保学,部分学生是被迫回到学校,对英语学习没有积极性,更不愿意主动寻找实践英语的机会。

(二)课程内容与文化脱节,学习动机薄弱

现行英语教材多以城市生活、主流文化为背景(如“逛商场”“参加夏令营”),与临夏回族自治州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差异。例如,教材中“地铁出行”“网上购物”等话题,对未接触过这些事物的回族、东乡族学生而言,缺乏代入感;西方节日、习俗的教学内容,因文化隔阂难以引发共鸣。内容的“水土不服”导致学生认为“英语与生活无关”,学习动机从“兴趣驱动”沦为“应试逼迫”,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更无从谈起。此外,控辍保学的学生本身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缺乏信心,课程内容与自身文化和生活脱节,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发展受限

临夏回族自治州初中英语教师面临三重挑战:一是学历与专业水平偏低,部分教师非英语专业出身,发音不标准、语法知识不系统;二是培训机会少,难以接触新课改前沿理念,仍沿用“翻译法 + 题海战术”的传统模式;三是兼任多职,在师资紧缺的学校,英语教师常同时承担班主任、其他学科教学任务,无暇钻研教学创新。

二、新课改背景下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课程内容本土化,构建“民族文化 + 英语”融合体系

结合临夏回族自治州生活实际与文化特色,改编教材内容,增强学习的关联性与趣味性。教师可从三方面进行本土化设计:一是替换话题场景,将“城市公园”改为“临夏八坊十三巷”“东乡族村寨”,将“西餐厅点餐”改为“民族特色美食介绍”;二是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例如在“介绍家人”单元,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回族开斋节的家庭活动”;在“谈论天气”单元,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设计对话练习;三是开发校本课程,编写《临夏民族文化英语读本》,收录“回族花儿”“东乡族擀毡”等内容的英文介绍,既培养语言能力,又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方法情境化,创设“可感知、能参与”的语言场景

针对语言环境匮乏的问题,通过“情境模拟 + 技术辅助”创设实践机会。

一是利用“生活化情境”开展任务型教学,(三)师资队伍专业化,搭建“培训 + 帮扶 + 自主发展”成长平台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落实新课改的关键,需构建多层次支持体系。一是加强专项培训,针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教师设计“新课改理念 + 实用技能”培训课程,内容包括“核心素养解读”“情境教学设计”“多媒体工具使用”等,培训形式采用“线上直播 + 线下工作坊”,解决交通不便问题;二是建立“城乡帮扶”机制,组织城市优秀英语教师到临夏回族自治州支教,或通过“师徒结对”远程指导(如每周一次视频备课);三是鼓励教师自主发展,设立“英语教师读书基金”,提供原版教材、教学书籍,支持教师参加线上课程(如“Coursera英语教学法课程”)。

(四)评价体系多元化,落实“过程 + 能力”的素养导向

改革评价方式,从“单一笔试”转向“多元立体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一是增加形成性评价比重,通过“课堂参与度”(如小组讨论发言次数)、“任务完成情况”(如英语海报制作、角色扮演视频)、“成长档案袋”(收集作业、反思日记)等记录学习过程;二是强化语言运用能力评价,利用手机 APP 录制学生口语视频(如“用英语讲述一个临夏民族传说”),组织“英语角成果展示”(如民族服饰英文解说);三是引入“跨文化理解”评价维度,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小论文”“民族习俗英文介绍”等作品,评估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对于控辍保学的学生,要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结语

新课改下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的突破,需立足“本土化”与“素养导向”的平衡:既要尊重民族文化与生活实际,让英语学习“接地气”;又要紧扣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跨文化视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作为民族地区的典型代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通过课程内容融合民族特色、教学方法创设真实情境、师资队伍强化专业发展、评价体系关注全面成长,可逐步破解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困境。这一过程需要政府加大资源投入、学校建立长效机制、教师主动创新实践,多方协同才能让新课改的理念在民族地区落地生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策略研究 . 邵艳芬 . 中学生英语 ,2023(28)

[2] 关于转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尝试与思考 . 何玮 . 新智慧 ,2023(35)

[3] 如何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柏霜叶. 科普童话,20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