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
李飞浪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400054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加速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服务业崛起,促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对把握经济变革动向、完善就业政策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意义。
在我国,普惠金融重点面向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及中低收入人群。第三产业就业兼具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技能密集型特征,对提升劳动力素质与优化就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其快速发展亦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二)研究意义
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在支持服务业发展和促进就业方面的实际效果,为相关金融政策与就业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政策制定者可据此推出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增强第三产业活力;金融机构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同时,该研究有助于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动高质量就业和就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作用。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与数字金融的协同发展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提升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还可为金融机构、企业及其他相关组织提供实践指导,帮助其更有效地运用数字普惠金融工具,促进服务业与就业协同增长。本研究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对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具有重要价值。
二. 数字普惠金融与第三产业概述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述
数字普惠金融指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推动金融服务普及、提升金融信息共享与使用效率的一系列活动。其高可获得性、广泛覆盖和低成本特性受到金融机构广泛认可,同时有效纾解了小微企业、农户及其他特定群体的融资困难,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改善了企业经营状态。
(二)第三产业概述
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之外的所有服务行业。我国将其划分为传统第三产业、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关乎基本民生需求;新兴服务业依托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行业;现代服务业则以信息网络为主要支撑,构建高效便捷的商业服务系统。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助推第一、二产业提质增效,更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动经济信息化与网络化转型,成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融合的关键力量。
三. 第三产业就业状况分析
随着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我国第三产业迅速增长,其增加值占比自 2013年( 46.1% )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到 2022 年已达到 53.5% 。与发达国家普遍超过 70% 的占比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仍具较大潜力。根据《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就业规模显著扩大
截至 2020 年底,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达到 2165.8 万个,相比 2015 年增长 93.7% ;从业人员增至 35806 万人,增长 11.0% ,增速明显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二、就业比重持续上升
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年均增长率由 2005—2010 年的 9.1% 提升至 2015—2020 年的 14.1% ,2020 年占比达到 73.7% 。同期,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年均增长8.8% ,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从 31.4% 上升至 47.7% ,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2965.7% ,成为拉动就业的主要力量。
三、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占比下降,例如批发和零售业就业减少 96.4 万人,比重降低1.6 个百分点;
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势头强劲,以信息基础产业为例,2020 年从业人员数量达 487.1 万人,较 2015 年增长 39.2% ;
生活性服务业也实现较快增长,居民服务、修理等行业的就业人数较 2015年增长 10.1% ,反映出消费升级和政策推动的积极效果。
四. 数字普惠金融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机制
(一)通过扩大经济规模增加就业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服务传统金融较难覆盖的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缓解其面临的融资限制。此类企业常因缺乏抵押物和规范的管理机制而被传统金融机构排除在外。数字技术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进行风险评估,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支持企业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二)通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就业
创新对就业的影响呈现多维度特征。在企业层面,产品创新有助于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并带动就业(市场扩张效应);过程创新虽短期内可能减少用工需求,但长期通过降低成本、激励投资和新产品开发,仍对就业产生积极净效应。从宏观角度看,技术进步通过“补偿机制”整体推动就业增长,尤其在第三产业中,创新不仅激发新需求、吸引就业,还促进第一、二产业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融资限制——降低融资门槛与成本,减轻信息不对称和金融资源错配——有效支持创新行为,进而推动第三产业规模扩展与结构升级,促进就业增长。本文重点从经济规模与科技创新两条路径,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第三产业就业的作用机制。
五. 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伴随城镇化进程加快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城市就业的主要领域。作为就业主体,第三产业的就业稳定与增长对保障民生具有关键意义。
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强第三产业就业带动能力
应进一步增加资金与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区块链、5G、边缘计算等数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强数字产业融合,全面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第三产业就业方面的功能。
(2)加强落后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以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为依托。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和实施计划,重点推动 5G 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在落后地区及小城市的覆盖,改善其数字化发展环境,缩小地区间差距,提升小城市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促进人口回流,缓解大城市压力。
参考文献
[1]X 蔡冬青 , 张子旋 . 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创业——以信贷约束为中介效应的
实证研究 [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22,38(01):90-97.
[2] 陈立泰, 黄仕川, 李正彪. 金融深化对第三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J]. 经济问题探索 ,2010,(03):73-79.
[3] 樊元 , 胡磊 .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J]. 工业技术经济 ,2012,31(08):140-145.
[4] 郭峰 , 王靖一 , 王芳 , 孔涛 , 张勋 , 程志云 .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指数编
制与空间特征 [J]. 经济学 ( 季刊 ),2020,19(04):1401-1418.
[5] 郭守亭 , 金志博 . 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J]. 经济经纬 ,2022,39(06):77-87.
[6] 耿旭令 , 高歌 , 李秀婷 , 董纪昌 .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村居民创业研究——基于 CHFS 数据的实证分析 [J]. 运筹与管理 ,2022,31(09):153-160.
[7] 康卫国 , 李梓峻 . 数字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来自企业生命周期的新视角 [J]. 宏观经济研究 ,2022,(12):21-42.